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处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而今在门源回族自治县的仙米国家森林公园,亦有这样一处“桃花源”。走进这里,你会切身感受到一个美丽、祥和、绿色的新乡村。
初春时节,我们从互助北川林场一路向西行进,阳光照在河面上,泛着点点金光。这里的春天已经开始擦去冬日的萧条,画出一年中的第一抹绿色。
穿过仙米林场不久,便到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沿途松林和白桦林交织在一起,伸出的枝杈在风中摆动,沙沙作响,似乎在迎接即将到来的美景。
临近珠固乡政府,跨过大通河,在幽幽山谷中,一处山洞跃然眼前。穿过山洞,一片古朴的民居令人眼前一亮。
一条石板路,向山下延伸,通向各个农户庭院。一方方农田点缀在庭院间,干净古朴的土黄色墙面上一幅幅手绘风景画和用石头摆出的图案造型,让这个充满乡村气息的村庄,夹杂着些许的现代艺术气息。
这里是东旭村,一个如桃花源般存在的村落。
“这几年,东旭村靠着美景,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张森说。
张森是东旭村村委会主任,他和其他村民一样,共同见证了东旭村这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旭村三面环水,自然风景绝佳。随着全省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东旭村村民渐渐认识到,守着如此美丽的自然风景,发展乡村旅游,是改变现状的一次机会。
张森说,2012年,村委和村民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想法,但是无从下手,门源县相关部门开始推进东旭村开发打造“世外桃源居”乡村旅游基地。从这一年起,东旭村开始有了变化。
说干就干。破落的土房,低矮的围墙不见了,一幢幢红砖瓦房,一面面崭新的砖墙拔地而起。以前“刮风一身土,下雨一脚泥”的土路也变成了硬化路,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吉祥广场、村庄亮化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也一一建设起来。
绝美的自然风光,逐渐闯入了游客的视野。
政策的支持,加上村民的努力,东旭村一天一个样。“初步改造完成村里的基础设施后,到村里观光的游客渐渐多起来,有经商头脑的村民便萌生了开店做生意的想法。”张森说。
看着崭新的村貌和慕名前来的游客,村民们开始考虑如何将游客留住,促进村民增收。与此同时,乡政府也号召村民发展旅游业,紧接着东旭村第一批家庭宾馆和农家乐开张,以前寂静的小村庄开始热闹起来。
张能君是东旭村首批进入旅游行业的村民之一。迈过气派精美的木雕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张能君家开的“吉祥农庄”,院子中间是个小花园,三面都是餐厅和住宿的房间。虽然现在已经歇业,但是从摆在房间里的几张大圆桌和客房里堆放的东西,依旧能看出旺季生意的红火。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地的游客明显少了,但是省内的并没有减少,生意还是很红火。”张能君笑着说。提起去年国庆假期的收入,张能君夫妇脸上笑容不断。
“自从开办了这家农庄,家里的生活变化特别大,和以前真的没法比。”张能君的妻子说起现在的生活,十分高兴。
谈及以前的生活,张能君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张能君一家四口人,以前家里仅靠几亩薄田和养殖的几只羊维持生计。
“那时候,我们连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快拿不出来了。”
为了让家里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和妻子商量后,张能君东拼西凑购置了一辆小货车,开始跑货运,即便如此,仍要早出晚归,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看着越来越美的村容村貌和络绎不绝的游客,张能君夫妇萌生了开办农家乐的想法。怀揣忐忑不安的心,张能君夫妇来到村委会了解政策。
“没想到政府的支持力度会那么大,自己只需要掏很少一部分钱,剩下的由政府出资。”张能君夫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几个月后,宽敞明亮的房屋就修起来了,自己买上桌椅板凳,农家乐雏形初显。
为了让游客体验到真正的“农家乐”,张能君夫妇还专门腾出家里的一块自留地,开始饲养鸡和羊,同时还在自家农田里种上新鲜的蔬菜。
妻子掌勺,张能君主外。热情好客的夫妇,加上新鲜的食材,来农家乐就餐住宿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家里的收入也是节节攀升。
随后的几年,张能君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夫妻俩忙不过来,还叫来亲朋好友帮忙。
像张能君夫妇这样“关门为家,开门为店”的农家乐还有很多。为了村里的旅游业更具乡村风味,东旭村村民将村里的鹿角菜、鸡冠菜、苦苦菜、羊肚菌等特色山野菜,摆上游客的餐桌,在提高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乡村游的趣味性。
靠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东旭村彻底火了起来,先后获得海北最美乡村、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成了省内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如今,东旭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冬虫夏草、当归等汉藏药材,酥油、曲拉、奶皮等乳制品和手工刺绣等产品也有了销路。2019年,东旭村的卡卓社,也打造了一处乡村民宿接待点,形成旅游产业链,实现骆驼脖子、卡卓两社连片发展。
从籍籍无名到网红打卡地,从维持生计到增收致富,从人均收入几千元到1.4万余元,东旭村依托秀美的自然风光,过上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