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青县棚中菜,中午京津盘中餐。”北依京津的沧州市青县,在京津“菜篮子”供应中的市场地位和地缘优势可见一斑。
驱车沿着京沪高速由北向南,从青县收费站驶出,不到10分钟就来到青县清州镇胡白庄村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胡白庄村依京杭大运河而建,站在运河河堤放眼望去,一个个设施果蔬大棚整齐划一,很是壮观。几十年来,胡白庄村种植的黄瓜、甜瓜等果蔬品质优、口碑好,发展到现在,全村298户中200户都种植了果蔬。
4月24日一大早,胡白庄村村民李会芬踏着晨露钻进大棚,开始采摘甜瓜。大棚里,一排排绿油油的甜瓜秧长势喜人,一个个成熟待摘的甜瓜掩映在藤叶中间,很是诱人。
“早起摘的甜瓜,出门上京沪高速,中午就能运到北京。”李会芬说,天一亮,她就开始忙活,累是累了点,一想到能多挣些钱,干起来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李会芬一家原本是胡白庄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她的丈夫张广涛因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能力,家里还有一双上学的儿女。这位皮肤黝黑、性格开朗的农家女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以前,一家人就靠二亩多地种玉米、小麦和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脱贫致富,一直是她最大的愿望。
2019年,青县依托胡白庄村50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和区位优势,建起了产业扶贫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对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农业知识培训,帮助有建大棚意向的贫困户申请补助资金,助其依靠果蔬种植脱贫致富。
青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主动找到李会芬,向她讲解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贫困户建果蔬大棚,一亩地可以补贴5000元钱,李会芬家二亩多地可以补贴一万多元钱。她和丈夫动了心。
“一年可以种三茬,茴香、甜瓜、黄瓜,依托村里的专业合作社,从种到卖不用犯愁。”李会芬告诉记者,在拿到国家1.2万多元的补贴款后,她又凑了7000元,建起属于自己的两个果蔬大棚,从选购瓜种、育苗、栽培到管理、销售,村里都会组织专人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优质服务。“那时候,看着自己的两个大棚,就跟做梦一样。”
果蔬大棚建好后,李会芬忙碌起来了。因为丈夫身体不好,大棚的活儿主要靠她干。尽管每天脚踩泥土,浑身是汗,但她看到幼苗破土而出,长成满棚新鲜嫩绿的瓜菜时,甭提多高兴了。2020年,李会芬的两个果蔬大棚种了一茬茴香和一茬甜瓜,收入5万多元。
眼下,李会芬的两个大棚种植的甜瓜还有半个多月就能采摘上市。每天除了打理好自己的大棚外,她还利用空余时间,到村里甜瓜已经成熟的大棚里帮着采摘、装运、发货。
“8点多,要把采摘好的甜瓜送到市场上,有专门的瓜商等着收呢。”李会芬说,早晨采摘的甜瓜外表光鲜好看,口感也好。最近甜瓜的上市量还较少,不少收购商去市场争相抢购,然后拉到北京、天津等地去销售。
说话间,李会芬将采摘的甜瓜细心地装箱,搬运到一辆电瓶三轮车上。不一会儿,这辆三轮车就装得满满的。马不停蹄,李会芬将甜瓜运到当地的果蔬交易批发市场。
一走进市场,记者立刻被眼前忙碌的景象所吸引,收购商和种植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价还价”;搬运师傅们正挥动着双臂与“货物”进行一对一的“较量”;大大小小的车辆都在“铆足了劲儿”地运输着满满当当的瓜菜。
在市场的一处角落,记者见到了青县本地的果蔬收购商刘超。他一边忙碌着往货车上搬运甜瓜,一边与记者攀谈。据他介绍,一大早他已经收购了大概2000公斤甜瓜,出门走京沪高速,差不多两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现在交通方便,农产品新鲜品质又好,我们这里种的甜瓜不愁卖。”
李会芬也赶了过来。她向刘超询问甜瓜当天销售的价钱后,急忙将电瓶三轮车上的甜瓜过秤、装车。
上午9时,刘超的货车装载完毕,缓缓驶出批发市场,朝着北京方向上了高速。两个多小时后,货车顺利抵达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安排得好一天能打来回,效率提上去,今年生意错不了!”刘超娴熟地爬上货车卸货,“我们腰包鼓了,日子过得倍儿舒心。”
“一个棚,两根瓜,一桌菜。”这是青县设施蔬菜的真实写照。如今,青县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26万亩,年产蔬菜140.86万吨,年产值近50亿元;先后注册30多个蔬菜品牌,每年向京津输送优质蔬菜100多万吨。种菜,不仅鼓起了青县农民的“钱袋子”,也丰富了京津市民的“菜篮子”。
去年夏天,腰包鼓起来的李会芬,将家里近40年的老房子重新进行了粉刷,更换了门窗,并将两侧厢房进行了翻盖。李会芬说,今年再加把劲儿,给家里添置上新的沙发、新的电视机。对于未来,她心里底气更足了,日子更有奔头了。
一条高速路,连接起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和幸福生活,让青县蔬菜瓜果产业的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