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一碗饭,一桌菜,见证着百姓生活的日益改善,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巨大变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窝头咸菜”到现在的“肉蛋菜奶”,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舌尖上的变化折射出河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中国成立之初,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粮食短缺,需要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然而,那个时期的粮食关口,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一直没有得到制度性、可持续性的成功突破,对饥饿的恐惧是当时最难忘的集体记忆。
穷则思变。
1977年一个闷热的夏夜,大名县万北村。面对粮食亩产只有64公斤的局面,万北一队冒着风险,作出“分田到户”的创举,比安徽小岗村整整早了一年。
“告别饥饿”“告别短缺”,正是那个时期最主要的奋斗目标。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和不断完善,彻底打破了“大锅饭”,粮食生产能力和潜力如火山喷发般奔涌。
1949年,全省粮食产量只有469.5万吨,1978年产量就达到1687.9万吨,到1988年突破2000万吨,2009年突破3000万吨。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新的粮食安全战略,引领着新的粮食安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大力提升粮食保障能力。全省通过开展高产创建,加快优良品种和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应用,粮食生产向高产稳产、优质高效、节本增效发展。
粮食生产的现状,农民最有发言权。
“浇地不愁,节肥省药,机械化作业……一亩增收500元。”说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好处,景县志清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志清如数家珍。
2020年,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全省安排新建高标准农田286万亩,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区耕地质量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
粮食安全能不能保障,数字最有说服力。
2018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700.9万吨,比1949年增长6.9倍,年均增长3.0%。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3796万吨,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3500万吨以上;全省粮食平均亩产396.1公斤,比上年增加10.7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振奋人心的数据还有很多。2020年,全省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5463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4.7%,高于全国28个百分点,更多农田可实现旱涝保收;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在粮食增产诸多因素中,良种贡献率已超过四成;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逐渐成为历史。
“米袋子”“菜篮子”关乎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也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成色。在装足“米袋子”同时,河北省“菜篮子”品种更加丰富,菜肉蛋奶果产量均居全国前6位。
从城镇超市到乡村集市,挥舞着螯钳的虾蟹、鲜嫩水灵的蔬菜、味甜可口的瓜果……如今,每天装进市民“菜篮子”的各种食材“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全省蔬菜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蔬菜面积787.6千公顷,比1975年增长2.8倍;蔬菜总产量5154.5万吨,比1975年增长8.8倍。2020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803.5千公顷,蔬菜总产量5198.2万吨。
肉蛋奶是畜牧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也是百姓“菜篮子”供应的重点。
走进位于晋州市的石家庄双鸽圣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分工协作,在屠宰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现在日均宰杀生猪1600头左右,可满足广大市民的消费需求。”石家庄双鸽圣蕴食品有限公司生鲜事业部总经理程海锋说,公司可根据市场对肉制品的需求情况,适时开足马力提高产能,一天可屠宰生猪3000多头。
生猪生产是“菜篮子”工程的重中之重。河北省是畜牧业大省,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生产。2020年,河北省生猪存栏1748.8万头,同比增长23.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87万头,同比增长32.3%。
昔日“吃肉等过年”,今日“猪粮安天下”。河北省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肉、蛋、奶等产品从原来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奢侈品”,如今变为家家户户餐桌上每天的“家常菜”。
经过70多年的发展,河北省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2018年,全省猪牛羊肉产量达到373.3万吨,比1978年增长8倍;禽蛋产量378万吨,比1985年增长10.3倍;牛奶产量384.8万吨,比1978年增长210.4倍。2020年,河北省猪牛羊禽肉产量415.8万吨;禽蛋产量389.7万吨;生鲜乳产量483.4万吨;乳制品产量358万吨,连续7年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