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作为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省份之一,地处“长江之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三农工作长期坚持扛稳粮食生产重任。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强省建设,认真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持之以恒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十年禁渔”,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持续推进优势作物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畜牧业与渔业转型升级,调优品种、调绿模式、调强品牌、调高效益,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从人扛肩挑牛耕转变为“机器代人”“机械耕作”,智慧农业成为新时尚。
蛇山脚下,湖北武昌户部巷,以汉味美食小吃吸引着八方游客如潮。距户部巷两三百米处,有一条武汉红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红巷,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
湖北,作为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省份之一,94年前,彼时的武昌红巷,是推动中国农民运动的重要“根据地”。毛泽东在这里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向学员们讲授《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课程,并就《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专题报告。学员们响应“到农村去,实行农村大革命”的号召,奔赴农村从事农运工作,成为湖北撒向全国各地的“星星之火”。
革命征程,路长且艰。薪火相传,使命永恒!百年来,党领导荆楚儿女牺牲奉献、筚路蓝缕、顽强拼搏,推动荆楚大地沧桑巨变、日新月异、浴火重生,深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不懈探索奋斗的生动实践。今天的湖北,正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扛起农业大省使命担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湖北新贡献。
2021年,湖北省委决定,调整优化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由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担任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表示,湖北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真正把三农工作全面统起来。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党中央三农工作落实落地,所有工作都要奔着问题去,奔着解决问题去,奔着实现目标去,奔着结果效果去,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加快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以湖北一域之进为中部添彩、为全局出力。湖北省省长王忠林表示,湖北要切实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坚持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多元化、国际化思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筑牢三农压舱石。
稳住农业“基本盘” 守住农村“战略后院”
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三农历史上极不平凡、极难忘怀、极不容易的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新中国成立以后最长梅雨季汛情等多种严峻考验,湖北人民再次展现出英雄气概,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全力打赢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农业农村经济率先复苏。
2020年,湖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58.69亿元、同比增0.3%,成为全省唯一增长的产业,筑牢了三农“压舱石”,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守住了农村“战略后院”,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湖北粮食播种面积6967.5万亩、总产545.4亿斤,同比分别增0.79%、0.07%,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生猪生产恢复成效超过预期,超额完成2017年末80%的既定目标。“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均较常年保持稳定。农产品出口152.1亿元,同比增12.3%,创历史新高。
2020年,湖北持续加大扶贫产业建设力度,形成“443”产业布局,即“四座茶山”(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幕阜山)、“四条水果带”(长江三峡优质柑橘、汉江流域优质砂梨、316和107国道沿线优质桃枣、三峡库区优质甜橙)、“三大药谷”(武陵山、秦巴山、大别山)。93.96%的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37个贫困县的76.6%以上的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
2020年,湖北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家庭承包耕地确权6172.2万亩、878.2万户,流转2238万亩、流转率达36.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全面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0年全省行政村(含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90.58亿元,同比增23.1%。创建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院士专家“515”行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蓬勃兴起。
今年以来,湖北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按照“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工作要求,积极贯彻落实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谋定而后动,谋定而快动,全力以赴推进农业产业强省建设,以农业农村的稳中有进为大局奠基、为全局添彩。
目前,总的来看,湖北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加快恢复、稳中向好的态势。夏粮夏油丰收在望,小麦、油菜总产将同比分别增长3.2%、2.6%。春耕备耕有序推进,早稻长势正常、面积恢复到210万亩以上。生猪产能加快恢复,截至4月底,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增长30.67%、26.96%。在大中城市周边及高铁公路沿线种植花用、菜用、肥用、饲用等功能型油菜,“一菜多用”面积超过200万亩。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农村民生持续改善。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04.81亿元,同比增长2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8元,同比增长27.5%,较2019年同期增长14.5%。全面贯彻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确保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给充足。
共治一江水 共护一江鱼
万里长江奔流不息,滋养了源远流长的稻作文明。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因水而兴、因湖得名,有“千湖之省”的美誉。为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湖北使命特殊,责任如山。近年来,湖北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个重要基点服务全局、贡献全局,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长江禁捕退捕。
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禁渔的目的不是说不吃鱼,是让更多的人能够吃到更好的鱼、更长久地吃鱼。作为长江禁渔的主战场,湖北省提高政治站位,在全国率先立法禁捕。2020年7月24日,湖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关于长江汉江湖北段实施禁捕的决定》。根据这项决定,长江干流湖北段上起巴东县官渡口镇,下至黄梅县小池镇,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至2030年12月31日24时,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江上无渔船,岸上风光好。“退捕还渔”,绝不是简单地一禁了之。“转身”上岸,对于曾经的渔民而言,是一次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湖北依托沿江沿湖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稻鱼稻虾综合种养、池塘养鱼、休闲渔业等;将退捕渔民纳入各类技能培训范围,各地开办水产养殖、水产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政府购买服务,为退捕渔民安排公益性岗位,将生活困难的退捕渔民纳入低保范围。
湖北通过深化网格化管理机制,结合河湖长制,以县为单元,拓宽农村网格化管理领域和内容,实行长江禁捕执法管理网格,按照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实现全省1061公里的长江干流、858公里的汉江干流和83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监管全覆盖。通过构建违法捕捞应急反应机制,一处发案,多方协查,左右岸互动,上下游配合,把交叉水域盯死看牢,让违法捕捞行为无处遁形,真正做到交叉水域管控全覆盖、无死角。
湖北水系密集,交界水域量多面广、情况复杂,是违法捕捞现象的高发区,如何克服互相推诿甚至以邻为壑,携手形成流域治理的合力?5月12日,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五省(市)在武汉市举行长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合作协议签约活动,毗邻县市开展联合协作,坚决打击跨省域违法犯罪。
湖北省副省长柯俊表示,湖北将主动担当“连接上下游、联通左右岸”的责任,在做好坚决“退”、温情“安”、依法“禁”等工作的同时,以联合执法合作为契机,在农业农村部指导支持下,与兄弟省(市)同心协力,共同下好“一盘棋”,建立健全省际禁捕执法合作机制,消除执法监管的盲区;织密“一张网”,增强执法监管的合力;保持“一股劲”,始终保持依法打击非法捕捞的高压态势。
6月底之前,五省(市)省际的县市协作机制全部建立并有效开展工作。同时,湖北搭建了省域内交叉水域联合打击平台,包括武汉与黄冈、鄂州、孝感、咸宁,黄冈与黄石、鄂州,荆州与咸宁、仙桃、天门、潜江,襄阳与十堰、荆门,潜江与仙桃、天门等,努力形成共治一江水、共护一江鱼良性互动大格局。
从“卖资源”向“卖品牌”转变 刻不容缓推进农业产业化
湖北是农业大省,生猪、茶叶、香菇、小龙虾、优质大米、粮油等农产品有产量、有规模,但是,当前湖北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痛点在大龙头缺少,难点在大品牌缺乏,堵点在产业链缺失。以生猪产业为例,湖北年生猪出栏量居全国前列,但几乎没有深加工,是典型的“产猪多、产粪多、产值少”。全省还有不少产业跟生猪产业一样,环节缺失的现象严重,其直接后果是大产量没有带来大产值。
2021年2月3日,湖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到使农民增收致富,龙头企业首先姓“农”。湖北要全力以赴扶持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既要引进更多头部企业,更要对内挖潜培育本土龙头企业。要全力以赴打造整合一批农业品牌,用品牌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着力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转变。要全力以赴补链延链强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百千亿元特色农业产业链,推动优势资源产业化发展。要全力以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农富农,让更多农民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为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湖北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千方百计培育做大龙头企业、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刻不容缓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湖北建立了农业产业化工作推进机制,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集中要素推进。围绕优质稻米、生猪、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蔬菜(食用菌、莲)、家禽及蛋制品、茶叶、现代种业、菜籽油、柑橘、道地药材等10条重点产业链,共安排8位省领导担任“链长”。重点解决制约产业链发展的难题、补齐短板,加快湖北传统农业由单一的农副产品生产为主向科研、生产、加工、贸易、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拓展。
一条产业链一名省领导领衔,分别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等10个部门牵头负责,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个工作专班推进,每条产业链一名厅级负责同志担任联络员,配备一个业务处室,产业链推进情况定期向省联席会议汇报,当好服务龙头企业的“店小二”。
同时,湖北调动市县积极性,把龙头企业发展,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及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每年对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产值总量和增量靠前的县(市、区)通报表扬,形成全省上下推进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推动湖北优势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表示,湖北的农业企业必须尽快迈进“品牌时代”,多鼓励龙头企业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共创“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注入品牌,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同时以开阔的视野、宏大的格局,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顺应国内外消费升级,积极“走出去”和“请进来”,让“荆楚味道”四海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