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夏,“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天津人民难忘他曾在2005年来津考察小站稻,他说:“要进一步提高天津小站稻产量和质量,让老百姓在吃饱的基础上能吃得更好、更健康,让人们口中的稻米吃得更香甜。”
当此时节,津门小站草木葱茏,稻田的水光里倒映着蓝天白云,弯腰忙碌的身影便落在云朵上。这是插秧最好的时节,100万亩小站稻已插秧入田,面积比去年增加20万亩,覆盖全市10个涉农区。“小站稻亩产已达1200斤,在高产同时更注重品质上的把控,在品种选择、基质育秧、田间管理等环节都有科学系统的流程,使稻米的品质优异、外观晶莹、清香适口。”站在田头的天津农学院教授崔晶是小站稻种植专家,他戴着草帽,看着插秧机滚滚开动。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南国家南繁基地考察,曾关切地询问天津小站稻的情况,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勇于创新,为全国人民从吃饱到吃好作出更大贡献。天津市委随后提出《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大力实施小站稻产业振兴,充分挖掘小站稻古贡米资源,推行现代化、标准化、绿色化的生产技术模式,拓展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小站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种植面积由30万亩跃升至目前的100万亩。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实现了从品种选育、绿色栽培到收储加工全链条有标可依。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成立了小站稻研究院,建立了“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搭建起支撑产业振兴的“四梁八柱”。小站稻作为我市第一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已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百年风云,海河从天津蜿蜒穿过,小站稻见证了天津城市的巨大变迁。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当时小站的一些官僚、军阀和封建地主趁机掠夺大量土地。日军侵占华北后,跑马圈地,强占民田20余万亩,无数稻农被逼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新中国成立前夕,水稻亩产量仅400斤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小站稻生产得以大力发展。今天,小站稻米质已达到国际一级标准。2020年,小站稻种植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