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也有“围炉”的做法,就是围着炉膛烤东西吃。大陆作家王安忆曾在《长恨歌·围炉夜话》中,对“围炉”生活有过详细描述:“房间里暖和起来,飘着饭菜的香。王琦瑶(《围炉夜话》的主人公)又在炉膛里埋了块山芋,不一会儿,山芋也香了。下午来喝茶时,点心也不要了,围着炉子烤那山芋吃,都成了孩子似的。”“他们都很会动脑筋,在这炉子上做出许多文章。烤朝鲜鱼干,烤年糕片,坐一个开水锅涮羊肉,下面条。”窗外飘着雪,屋里生一炉火,家人围炉而坐,聊天、说笑、吃饭。炉火烤地人暖暖的,炉子上的食物发出细碎的声音和浓浓的香味,自然而然生出的亲情温暖了全家人。好一幅岁月静好的生活图画。
在台湾,经过长久的发展与变迁,“围炉”的习俗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按照一些民俗资料的解释,“围炉”是台湾北部地区的叫法,南部地区称作“甘九暝”。而除夕之夜的“围炉”,已经成为守岁的固定习俗。
“围炉”守岁就是指一家男女老少团团围坐在火炉或火锅旁吃年夜饭(或叫“团圆饭”),一起辞旧迎新过大年,意头是合家团圆。中国人讲究个团圆,儿孙满堂,一家子在一起热热闹闹才好。
“围炉”的炉子是有讲究的:炉边要置些银钱,火不能灭,寓意财气旺盛。若不吃火锅,就会在餐桌底下放一个火炉表“围炉”之意。若有亲人因故无法归家吃上围炉,家人便会特置一份碗筷,并在位子上放那人的衣物,以示思念及团圆之意。
“围炉”时所吃的食物一般都有象征意义。如要吃“长年菜”,表示长寿;吃韭菜,“韭”与“久”谐音;吃萝卜年糕,含有来年“好彩头”的祝愿(台湾地区称萝卜为菜头,与“彩头”谐音);吃“全鸡”,表示全家福(“鸡”与“家”谐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强之意,吃完后蚶壳要放在床下,表示会生蚶子蚶孙;吃鱼丸、虾丸、肉丸,取义“三元”,象征团圆,若有孩子要考大学,“三元”还会“及第”;此外,还会吃各种极富地方风味小吃。这里吃的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细,以原形连叶带根煮食;食不咬断,从头到尾慢慢吃下去,人才能健康长寿。
围好桌,上好菜,全家人就开始大快朵颐了。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长辈往往忆苦思甜,说说先人创业兴家的往事,晚辈则聊聊一年的奋斗打拼。不知到时台湾的年轻人会不会也遭遇被父母逼婚、亲戚围堵的情况?不妨节前多听听大陆的《春节自救指南》吧,或许能迸发些应对之策。
酒足饭饱后,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全家人一起守岁,等待新年的钟声。守岁的“守”,即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希望之意。钟声一响,爆竹声连天,新年就此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