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平谷区森林面积由94.5万亩增加到95.4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6.3%提高到67.3%。近日,记者从平谷区园林绿化局获悉,全区今年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9191亩,建设5处小微绿地和10处村头公园。全区造林绿化全面提速,已栽植各类苗木36万株。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完成5696亩,占总任务的62%。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延续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大全区绿色生态空间增强绿色发展优势的关键之年。平谷区坚持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平谷分区规划为指导,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世界休闲大会为契机,按照市总指挥部统一部署,大力推进平原地区和浅山区绿化造林工程,提升森林城市整体水平,为建设宜居宜业、山环水绕的绿色活力新城奠定良好基础。
平谷区是北京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任务
涉及15个乡镇1个街道
2021年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任务9191.87亩,由城区、平原地区和浅山区三部分组成,涉及15个乡镇1个街道,其中城区25.66亩,平原地区1410.7亩,浅山区7755.51亩。
平原地区造林按照整体性、系统性、连通性、集中连片、填平补齐、连接碎片化资源的要求,将与原有造林地块成带连网,通过疏解腾退还绿、填空造林的方式,进一步整合连通绿色生态空间,形成有机整体,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多样功能,全面提升平原地区绿化景观和宜居水平。2021年实施平原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工程1410.7亩,栽植大规格、抗逆性强的栾树、国槐等乡土树种。
为解决浅山区与平原地区绿化水平差异,在平谷区浅山区实施浅山台地造林3035.88亩和山前平缓地造林4719.63亩。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生物多样性,最终形成完整的绿色空间。
工程规划
保护和提升平谷区生态环境
在山前平缓地项目熊儿寨乡熊儿寨村地块,记者看到园林养护工人正在种植常绿树和部分适合雨季的落叶乔木,对树木进行集中修剪美化工作,修剪掉下垂枝、重叠枝和病虫害枝,对杂草进行清除作业。
2021年新一轮造林工程以“新旧相融、廊道相通、结构自然、系统稳定”为理念,进行合理设计,对平原地区生态林进行填平补齐、大幅度扩大浅山区绿色生态空间,提升森林资源品质,进一步保护和提升平谷区生态环境。
春季造林从2021年4月9日到5月31日,主要栽植油松、桧柏、国槐、榆树、栾树、元宝枫、山桃、山杏、黄栌、沙地柏、千屈菜等品种,共栽植乔木31万余株,灌木5万株,地被9万平方米,水生植物0.9万平方米。
雨季造林从6月1日至9月30日,利用雨季栽植常绿树和部分适合雨季的落叶乔木。
秋冬季造林从10月1日至年底,对个别地块开展补植补种,确保主体栽植任务全面完成。
造林的同时加强对已栽植树木的养护管理。养护阶段在下半年开始进行,安排专业人员做好树木的浇水、除草、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架杆支绑、整形修剪、防火防冻等后期养护管理工作。
2021年,马坊镇河北村北的百万亩造林工程。
功能定位
建设“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平谷区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口岸”:即首都东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特色休闲及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
平谷区西南部是平原地区,围绕平谷新城,是平谷区“一屏、一谷、九河、多点”生态空间体系中的“生态休闲绿谷”,是平谷区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创意农业的关键区域。
在这一区域开展造林绿化工程,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对改善平谷新城周边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森林城市整体水平,带动全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成效
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景观
整合连通零散生态斑块,完善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平谷2012年以来的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形成“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大尺度森林景观。针对平原区生态休闲绿谷、重要生态廊道、生态节点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残次果树林、零散空地、夹心地等实施本次造林绿化工程,整合连通面积较小的生态斑块和生境孤岛,能够提升生态系统连通性和完整性,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功能的充分发挥。
美化乡村环境,助力全域特色休闲旅游发展。结合各乡镇特色小镇建设,打造良好自然景观环境,延续乡村林木景观风貌,提升游憩服务功能,为乡村特色休闲旅游的开展营造宜人、和谐、美丽的乡村氛围,推动农业、林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
发展绿色经济,提升周边居民幸福指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最终都是以乡村振兴、富农惠农为目标。工程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主线,通过工程建设,为周边居民提供绿岗就业机会。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乡村特色旅游发展,为周边居民拓宽收入来源,实现森林惠民,让周边居民从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切实增强群众的绿色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