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侗族,大家脑海里一定会闪现出宏伟的侗寨鼓楼、美妙的侗族大歌、还有精美的侗族服饰。是的,肇兴侗寨就是这样一个将每一个侗族元素都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的地方。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往南70公里的一个山坳里,四面高山环抱。寨中流水潆回,吊脚楼、晒禾架、鱼塘、风雨桥,井然有序。
古寨占地18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侗寨的地标性建筑——五座鼓楼
穿过寨门,沿着用碎石铺成的沙石路走进村寨,第一眼看见的是一座高大的侗族鼓楼。鼓楼高十一层,楼的顶端穿插着七个葫芦直刺天空。鼓楼第一层中央,塑有“二龙戏珠”,顶层瓦瓯上,塑有“三龙飞天”,鼓楼的翘角上,塑有虎、豹、熊、狮、飞禽和鱼,顶层下端,塑有两员武将挥刀舞剑,当地人把这座鼓楼称为“五龙楼”。
沿着寨子里的道路继续前行,又一座鼓楼矗立在路边。它高九层,宫殿式楼顶,顶层中央塑有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瓦瓴两端的檐角各塑一只天鹅飞向红日。
在这座鼓楼的周围,还有两座鼓楼,南北相距百米,旁边有花桥,桥下有流水,沿着河是一排排的吊脚楼,蔚为壮观。这两座鼓楼造型与“五龙楼”相仿,但檐角和檐板上的塑像与绘画却别具一格。
肇兴五座鼓楼中的其中两座。
另一座是寨内楼层最多的鼓楼,有十三层,第二层中央有珠郎和娘美这对侗族情人弹琴对歌的塑像。
在离肇兴宾馆不远处还有一座鼓楼,虽然只有七层,但各层相距较大,整体高度与其他四座相差无几。楼下有石坪,楼旁有戏台,河上架有一座花桥。
站在山上远眺整个村寨,五座鼓楼错落有致,掩映在吊脚楼群之中。肇兴侗寨坐落在高山环抱的一个大U型槽里,据说,这五座鼓楼是按照一条大船的造型设计的,象征船头、船尾、船篷和两个桅杆,寓意着着肇兴犹如一支航船扬帆远航。
深藏在山坳中的肇兴侗寨。寨中五座鼓楼错落有致,掩映在吊脚楼群之中。
鼓楼、花桥相伴而依是侗寨村寨的特点。
鼓楼是侗族人民的标志,也是侗族人民团结的象征。每个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楼,有的侗寨多达四五座。过去鼓楼都悬挂牛皮长鼓一面,平时村寨里如有重大事项,即登楼击鼓,召众商议。这样,一寨传一寨,信息很快传到深山远寨,鼓声所及,人们便闻声而来。现在的鼓楼已经成为侗家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社交中心,成为每逢节日人们聚会、表演的场所。
不得不听的千古奇歌——侗族大歌
漫步在肇兴侗寨,你一定不会惊愕于随处可闻的轻歌妙曲。河边洗衣的少女,田里劳作的壮汉,照理家事的大娘,在肇兴人人都是侗族大歌的“传承人”。
侗族人民有一句俗话叫做“饭养生,歌养心。”可见大歌在他们民族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唱,人们尊重歌师,在人们眼里,“会唱歌,唱歌多”意味着掌握着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懂得比别人更多的道理。歌师是人们眼里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
侗族大歌源于田野,歌声清新委婉。
肇兴的侗歌来自田野乡村,带有天然的山水情韵,让人思绪绵绵。它的曲调委婉悠扬,旋律优美动听。唱歌的人没有指挥没有伴奏,自然形成高、中、低三个声部
每逢节日,肇兴都要举行盛大的芦笙会。
据介绍,肇兴侗族大歌最大的特点是“众低独高”、采用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这在世界民歌界也是很罕见的。大歌一般有“组”、“首”、“段”、“句”构成;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在鼓楼里演唱。
观过侗族服饰之美,才算真正到过肇兴
肇兴侗寨不仅是鼓楼之乡,歌舞之乡,更是服饰之乡。
侗族服饰历来是侗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肇兴的侗族服饰尤其是女装更富有传统的民族特色,荟萃了侗族服饰的精华。
傍晚,如果你走在吊脚楼下的步道上,就回不时地听到有捶打东西的声音,那一定是侗族同胞正在捶打布匹,木槌砸到布匹上,发出“咚咚”的声音。据当地人介绍,侗族服饰的原料是自家纺织的土布,经过染、晾、捶等手工,使布匹颜色黑里透红闪闪发亮。
晾晒侗布
肇兴的侗族服饰之所以独具特色,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侗族女子精于刺绣的原因。她们平时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致的绣片。盛装服饰上的图案以龙凤为主,间有水云纹、花草纹,下穿百褶裙,脚上穿的是绣工精致的翘头花鞋。
侗族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崇尚“万物有灵”。在侗家人心目中,林木花草、山川河流、古树巨石、桥梁水井都有神灵,都能驱邪除害,身上穿有这些图案的衣物,可以祈求平安无灾,得到神灵的庇护和保佑。因此在肇兴侗族妇女的服装上可以看见绣有山、水、地、太阳、雷电、谷种、树木等纹样。
精美的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上的鱼骨纹、三角纹、菱形纹来源于鱼崇拜。侗族有许多关于鱼的传说,如大年初一早晨必须有鱼,结婚必须有鱼,为老人送终或祭祖时,也必须有鱼等。水波纹、旋涡纹与侗族崇拜河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