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就在人们开始琢磨美丽中国如何美?美丽乡村怎么建的时候,先行一步经营“美丽事业”的浙江,正在把“美丽”变成生产力。
10月下旬一个普通的周末,一场蒙童开笔礼正在浙江安吉尚书干村举行。这个隐匿在浙皖西北交界处莽林竹海中的小村落,方圆不足6平方公里,人口刚过千人,仅有一条县道与外界相通。自打“尚书”这个村名儿变成能体验、可观赏的“尚书文化”,寂静的村庄就一天比一天热闹。
时间倒退到三年前,老李还在为怎么把“美丽”变财富挠头。卖毛竹、种茶叶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乡亲们不富裕,村集体更没啥钱。
也难怪别人说老李“变戏法”,三年前扯闲篇儿时,有人说到“崇礼尚书”,让老李脑子里灵光一闪,何不在传统文化中找经营村庄的抓手?说干就干,老李带着大伙儿重修入村牌楼,建起文化礼堂,还专门请来礼仪老师作培训,开发出全套的开笔礼、成童礼、成人礼。有了“文化”的尚书干村自此开始声名远播,城里的家长很愿意带着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到了这儿,还可以游竹山、赏花海;赶上饭点儿,有兴致的,租个烧柴老灶,亲手做顿农家饭;嘴馋手懒的,直接坐进农家乐品尝乡间厨娘们的手艺。
游客越多,老李心里越有谱儿,既然要把村庄当景区来经营,尚书干村索性卖起门票,村集体和村民四六分成。有了奔头儿,乡亲们的心气越来越高,恨不得把自家院子都收拾成景点儿。2012年底,村头就挂上了“国家3A级景区”的牌子。
还没等老李喘口气,县里调整了指挥棒,推出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精品示范村创建标准,将精品村的36项考核指标调整为45项,增加了集体经济壮大、文化魅力彰显、百姓收入增加等方面的分值。两下里一对照,踌躇满志的老李,第一批报了名。
其实,开笔礼上,老李手上在敲鼓,心里也在打鼓。因为县领导和示范村创建的竞争对手们组成的观察团正关注着村上的一举一动。
说起pk,县领导们乐见其成,老李却心头一紧。按照创建办法,县里将对通过考核的村以奖代补,除了每个村有200万元基础奖外,再按照村里人头数计奖,一等奖人均奖励2000元,二等奖1500元,三等奖1000元。老李小算盘一打,自己村里1000多口人,差上一等就差出了50万。较劲的发条就又上了一圈。
事实上,让老李他们摽起膀子干的既有县领导的推进,更有制度化考评办法的引导和调动。安吉边实践边探索建立涵盖美丽乡村建设、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的标准化体系。2015年6月1号,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这份国标的第一起草单位就是“安吉县政府”。
听说了这事儿,老李心里有点小得意,因为如果尚书干村在县里成了样板儿,在全国肯定也差不了。
眼下,浙江像尚书干这样的旅游村有3246个,形成了308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农家乐经营户达1.45万户,从业人员13.8万人,2014年直接营业收入174亿元。
从蓝天白云飘、青山绿水流,到文化魅力彰显、百姓收入增加,美丽乡村不仅要看着漂亮,还要发展得漂亮。浙江安吉尚书干村靠生态兴村,靠文化富村,利用一方水土,形成一方特色,树立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乡村样本。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离不开创新思路;把寂静村庄变成旅游胜地,少不了生态定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新理念,正在给中国乡村注入活力和生机。
[视频]【新理念 新发展】美丽乡村 仅有“美丽”还不够 【新理念 新发展】美丽乡村,仅有“美丽”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