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利用周末去乡下一景点游玩。当笔者一走进景点,就发现该景点有好几座假山,挖了好几个小水塘,每个水塘上都建一座小桥,各种名贵树木种了好几排。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新开发的景点。据当地的一名村民相告,这里原先柳树成阴,河滩上草皮葱绿,是一个天然的景点。去年9月,村里把河滩上的草皮挖了,种上了统一的四季常青的草皮,柳树也被砍了,改种一些名贵树木,还搬来各种奇石造假山,挖了水塘,建了小桥。虽然整个景点很气派,但都是一些人造景观,没有一点“乡土味”。笔者听了,深有同感。
近年来,随着各地农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许多农村相继开发乡村旅游,一些村民也纷纷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乡村游也日趋火爆。但笔者发现,一些农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往往把原先的“乡土味”给开发掉了。有的东施效颦,把城市景区的那一套“高大上”的东西照搬照抄到了乡村,也学城里建假山、挖水塘、建小桥、种名树;有的村落那些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但有的村干部为了整齐划一,竟把这些古树迁移走甚至砍掉,改种价格不菲的名木,结果存活率低,枯的枯,死的死,浪费很大;有的甚至不惜巨资,把那些绿树成阴的小山坡推平了,建起不少新楼房。
乡村旅游就应该保持乡村的 “原汁原味”,这才符合乡村旅游的特色和本意。外地游客到乡村来旅游,不是来看假山、小桥和名贵树木的,他们更需要的是乡村所特有的那些自然风景,如河滩上柳树成阴,小河、小溪的清澈流水,村口的参天古树,四周的小山坡,这些都是自然美景,无需“装饰”和“雕刻”,都是“原汁原味”的乡村风光。
因此,笔者认为,各地农村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一定要秉承乡村的 “原汁原味”,加强环境保护,保护乡村田园风光,注重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质量,而切莫让乡村游失去了“乡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