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一直以来都是北京胡同和四合院儿生活乐趣的核心所在。从最早的杨梅竹斜街到现在的西打磨厂街打磨场,国内外的各领域专家通力协作,收回部分老院子,经系统化研究后交给建筑师进行修缮,再由设计师与艺术家自由演绎,让新鲜的书局、民宿、餐厅、咖啡店与仍在生活在此地的居民、五金店、麻将馆共生,这是关于院落改造最美好的样子。
01
打磨厂
先锋建筑实验场
北京的春天过得尤其快,所以我们总是兴致勃勃想做点什么,好扎扎实实地度过。好天气的时候,就是要走进青瓦灰砖的胡同和小院儿,看好看的植物和花朵,感受温柔又好味道的春风。
有着六百年历史的西打磨厂街,虽然没有了Hedda Morrison于晚清时所拍摄照片中的热闹景象,但却让人感觉格外的恬静。西入口处的广场一侧种植着大棵的银杏树和整片的碧桃。虽然这里现在被称为先锋建筑的实验场,但依然还是可以看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在这里遛弯。沿着街道向东走,右手边依次是长巷二条和长巷三条,三巷的路口处有一栋三层高,受西方新古典主义风格影响的灰色砖楼,这里曾是民国初年“儀诚店”旅店的旧址。
经过雕花拱券黑色大门的民智文化研究所后,便到了西打磨厂街220号院。这是由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重新主持修缮的。这个项目中,隈研吾先生订制了一种10公分大小的铝制模术,在几乎所有的灰色砖墙的外层,都附着了一层由这种铝制模术经一定规则组合后而成的新立面。两层外墙在光影的变幻下忽明忽暗,像极了抬头看国槐的羽状复叶与天空叠加的景象。这样的设计手法和他在浙江象山所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有相似的美妙之处,都是将单一元素以一定的规则串联起来,形成特殊的光影和视觉效果。这个和隈研吾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设计理念一致,“我想让建筑的轮廓暧昧化,也就是说,让建筑物消失”。
隈研吾的建筑事务所就位于第一进院的西侧,透过玻璃幕墙能看到桌子上摆放着很多白色的建筑模型。院子中心有两棵巨大的国槐和一株一人高的枫树,土壤部分表层用与地面色调一致的灰色的鹅卵石平铺开,与做枯山水常见的白色石头比起来,更适合北京的天气和环境。在院子的很多犄角旮旯,可以看到很多猫罐头的空盒子。院子里养了一只白色的猫,一点不怕人,从我脚边慢慢蹭过去,到国槐的树干上慵懒地磨着爪子。
穿过前院,后院是栾庆胡同37号,这里由都市实践事务所修缮,他们采用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材质—竹钢。这是一种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是采用天然竹材经高温高压处理的成材,在这个院子里,竹钢不仅用在了立面上,还用于衔接了两段卷棚屋顶。修缮前的栾庆37号是一处荒芜的破屋,唯有两棵椿树顶破堂屋的残垣,冲向天际。建筑师将这棵椿树保留下来,又在修缮后的庭院内种下一株玉兰,新与老的生命,在这小小天地里呼应。
站在院子里,能看到隔壁的“胡同泡泡”。光怪陆离的金属曲面反射着房子、天空和树影,这个具有趣味性的空间出自由马岩松领军的MAD建筑事务所,这里的前身曾是民国时期的一所教会医院旧址。他希望通过这些像水滴一样散落在北京四处的泡泡,提醒人们关注日常生活的改善和社区生活的重建,以简单、自然且“可繁殖”的方式,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整体社区的复苏。
地址:东城区西打磨厂街.打磨场
02
Temple东景缘
艺术为院子注入活力
在北京,由智珠古庙改建的东景缘早已是集艺术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一体的时髦地儿。东景缘地处沙滩北街,记得第一次去里面的Temple餐厅吃饭时,开车穿过狭窄的胡同,穿过无数烤串店、拉面店、理发店、便利店和居民楼,越开越深到几次都怀疑是不是走错路的时候,直到看到了引导停车的工作人员,才确认是到达了这座隐匿在胡同深巷中的院子。
东景缘原名嵩祝寺,始建于明代永乐皇帝统治时期,老院子里最早的建筑群,是永乐年间的“敕建智珠寺”。这里曾是明代的番经厂和汉经厂的旧址,是皇家御用的印刻藏文经典的所在。建国后,北京三千多座寺庙被改为民用,智珠寺的一部分被改建为牡丹电视机厂。将智珠寺恢复成现在的样子,东景缘团队一共用了5年时间。酒店的创始人不计成本的,非常小心地比对和挑选修复方式,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从旧建筑里挑选能使用的材料,以此为依据去寻找到最接近原始材料的新材料,按建筑原貌一比一重建,现在我们熟知的希腊神庙等世界遗迹都是按此法修复的。曾经智珠寺的大殿,现在是可以举办各类时尚活动的礼堂;东面庑房改造成了当代艺术画廊,定期举办展览;西面庑房,改造成东景缘的酒店客房部分。
院子和画廊都对外开放,附近的居民都可以来院子里遛弯。除了法餐厅和画廊的建筑,其他的房屋都保持了一种年代感,木材上的裂纹和虫洞,斑驳的门窗,参差的砖块,自然生长的植物,在院子里慢慢走一圈或者在后院的台阶上坐上一会,都给人一种穿越时间的亲切感和经营者对文化的尊重。
东景缘拥有非常多的艺术作品,Ingo Maurer为东景缘设计的灯光,院子里的现代雕塑,是装置艺术大师 James Turell 的“北京的天空之城”,近期还邀请了著名多媒体团队Teamlab以这里的墙面创作了名为“Enso in the Qing Dynasty Wall”的作品。画廊现在展出的展览,是荒木经惟和冯唐的书法展。
地址:东城区沙滩北街嵩祝寺23号
电话:8402 1350
03
叠院儿
糅合人文与人工智能
坐落在前门大栅栏的前门西河沿街159号,叠院儿是国内首个无人酒店。这条街是附近唯一一条开车也觉得宽的胡同,原建筑的苏联式混泥土与旧红色木门,仿佛就是北京上个世纪历史的缩影。
成功改造过曲廊院的设计师韩文强也操刀了叠院儿的设计工作,采用了三进院落的设计方式,一进院的木质结构餐厅、二进院的未来感休闲区与三进院的竹院房间让人们在一个屋檐下感受着时空穿越的交错感。 这个三叠隐匿的院落将体现出中国抽象的山水写意画以及一个有未来感的胡同时间长廊。
叠院儿只有7间客房,而更独特的魅力在于这里的入住体验。从预定、入住到走进房间,整个过程都在线上完成。房间还配备了全智能的室内系统,从温度、水质、室内空气进行综合的智能控制。系统将会在客人入住时根据空气的干湿度调节加湿系统;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系统将会自动关闭屋内灯光与音响。因此虽然身处一个院子里,但叠院儿给人的感觉更具有未来感,如果你也喜欢与AI互动,这里是不错的选择。
地址:前门西河沿街159号
电话:4000111575
04
隐世·扭院儿
院子里探寻水墨古意
在明清时期,四合院就是一种富有仪式感的传统空间,后来发展为老百姓居住的宅院。“院子”一直以来都是四合院儿生活乐趣的核心所在,位于排子胡同27号院的扭院儿,就是把院子的趣味性做到最为极致的。设计师基于已有传统院落格局,利用釉面灰砖形成地面的起伏来连接室内外高差,而且还将室外的地面直接延伸到室内,扭曲为室内空间的墙面和屋顶,从北正房延伸至院落,再连穿对面的厢房,地面、墙体与屋顶巧妙地连成一线,完全模糊了内外空间的界限。
院子里保留了一棵山楂树,围绕着山楂树有四间房屋,木质格栅、通透的玻璃窗,与院内的釉面砖地板、白色卵石形成对比,过去相对封闭的四合院由此变得轻盈与灵动。阳光洒向沉色釉面砖,在颜色与材料彼此碰撞之间,勾勒了另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整个院子也显得越发清透。
院子里的三间房屋设计了整合式家具,都可以随时切换空间功能。比如在东西厢房原有的木框架下嵌入了家具盒子,木质地台暗藏升降桌面,既可作为茶室空间,将藏于墙面的双人床放下后,便可以作为卧室。北侧正房的墙体中也嵌着一张大床,折起翻落间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空间场景切换,厨房或卫浴间则藏在砖道曲面墙的下方,采光与分区一举两得。
地址:西城区前门大栅栏排子胡同27号
电话:4000111575
05
微杂院
还原胡同生活样貌
茶儿胡同8号是北京典型的“大杂院”。曾有超过十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每个家庭在院子里建造了属于自己的附加小厨房。这些特殊密度形成的附加结构通常被视为城市的废料,在过去几年的整治措施中,这些构造几乎都被自动消灭了。建筑师在改建过程中,他们打算承认附加结构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和在北京的现代公民生活中已经常常被忽视的胡同文化的重要体现。
进入这个院子后发现,很有趣的是,建筑师在面对这些大杂院内的“违章建筑”时,并不是去单纯地拆除它们,而是改造和再利用这些非正式附加结构。保留了那些多余的小厨房,甚至连厨房上的醋瓶和酱油瓶都没有扔掉。有意思的是,很难一下子分清哪间是旧的,哪间是新的,因为院子的格局没变,外表看仍然是斑斑驳驳的灰砖。
院子中间有一棵大槐树,建筑师觉得这棵树为院子增添了不少灵气,而且还带来一种文化隐喻,更像是中国传统家庭的一个象征。建筑师索性就把槐树旁边的一个厨房设计成一个六平方米的由传统的蓝灰色的砖建造成的迷你艺术空间。外部由砖铺的梯级的小楼梯通向楼顶,在那里人们可以伸手触及到大槐树的树叶和枝干。平台上用粉笔涂满了五颜六色的格子,显然已经被胡同里的孩子们占领。
06
艺术8·原中法大学
融合中西艺术之所
第一次听说艺术8,是因为欧鸣,他是第一位获得“艺术8中国奖”的艺术家。“艺术8中国奖”由爱马仕基金会支持,致力于关注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创作。后来我有机会来到了艺术8位于皇城根北街的这个小院儿,这里原来是由蔡元培、李石曾、吴稚晖等有识之士创立的中法大学原址,是一组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建筑,当年便有很多中国的有志青年从这里走出,赴法留学。
主楼正在展出新一届的“2018 艺术8.中国青年艺术家奖”,今年获奖的艺术家,是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欧阳苏龙。在展厅中印象深刻的一个作品,叫做“看不见的城市”。艺术家用光导纤维的形式展现出一个在空间中的路线,悬挂在黑色展厅的上方变成一个雕塑。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在成都没有导航的情况下,在当地游走,以脚步作为长度单位凭身体感觉来判断方向,用手绘的方式将行走轨迹记录下来。
地址: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号
电话:6581 9058
07
曲廊院
美食之外,更有洞天
坐在院子喝茶、乘凉、聊天,这大概是很多老北京对于北京消暑的共同记忆。坐落于北京东四大街里的曲廊院,自老胡同中改造而来,于繁闹街道中的一抹闲阳,翠竹隐逸,游廊几道平淡中的格调带给食客无尽的享受,餐厅整体风格以新式建筑设计建造于有年代感的胡同房舍。
爱来曲廊院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茶,他们的餐也是吸引人的一点。厨师团队由前米其林餐厅厨师带领,主打西式餐食,以中式的结构为基底,用西式的技巧来渲染。其菜品不是想象中华丽繁杂,而是以古典简约的装盘和原汁原味的烹饪,衬托出食物本身的珍贵。
整个6月到7月,来到曲廊院都可以欣赏到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水墨艺术家李津的作品。他的创作充斥了对俗世的狂热与自我的迷恋,与曲廊院的整体风格形成了内在关系上的对比。
地址:东城区东四十一条25号(东四)
电话:6403 8229
08
福德汇·止观小馆
艺术馆里品尝非遗美食
紧邻繁华熙攘的王府井大街,在一众国际顶级饭店的高楼间,灰头灰面的“止观小馆”不经意间便擦肩而过,可一旦有缘驻足,就此便发现了一个妙处。进到门里却是到了一座百年历史的二进四合院,这是止观艺术馆所在,除传统四合院建筑及房间内陈设的字画古玩为艺术馆固定展出部分外,还有两间专业艺术展厅(100 平方米和180平方米)不定期举办各类高规格艺术展。这里曾经举办过王世襄的海南黄花梨旧藏家具展,以及现代英国作家的水墨画展。如果现在去到这里,还可以欣赏到十九世纪古唐卡组图展,一睹唐卡中那些大成就者的风范。
夏天来到止观小馆最适合听雨,雨滴敲在玻璃房顶棚的时候会有一种让你听交响乐的感觉。对于很多食客而言,来到止观小馆更是为了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菜系,辽河口渔家菜。它属于辽菜一部分。他们取材都是辽河流域江鲜、湖鲜以及渤海湾的海鲜,还有长白山的山珍。之所以选择在四合院,也是想呈现一个院子里的家乡味道。
地址:东城区金宝街金鱼胡同12号
电话:6559 9899
09
时间博物馆
时间才是最奢侈之物
刘心武在《钟鼓楼》中写道,“对于这座古老城市所经过的漫长历史,天安门自然是它尊贵的面孔,而钟鼓楼却是它朴素的心脏。怦然心动的钟鼓楼啊,日积月累地撞击着元明清三代北京城里帝王将相及平民百姓的集体记忆”。
这段“集体记忆”的储存地,现在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时间博物馆”。外饰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巅峰时期,宋、明时代装饰要素,简洁大气、低调内敛。去除不必要的装饰,尊重钟鼓楼地区建筑肌理,布局形式、建筑体量是北京传统的明、清风格,外饰风格汇集宋明时期精华要素。也是得益于这样的建筑,一旦走进时间博物馆总是能够让人的心静下来,这里时常有很多关于北京文化的活动,来到一个具有北京历史感的地方了解最北京的文化,也是夏日里寻找北京味道的一种方式。笔者探访时,正遇上MOISEIKIN俄罗斯艺术瑰宝沙龙,在拥有历史底蕴的时间博物馆欣赏俄罗斯国宝级艺术珍品更能感受到空间与艺术作品带给人的气场。
地址:东城区鼓楼东大街298号
电话:6408 7613
10
Meeting Someone
Meeting Someone的主入口很隐蔽,没有改变临街建筑原始的外立面,只有一块小小的招牌。这里包含了酒吧、下午茶空间、餐厅、屋顶露台及一个小小的内院。临街的建筑由半地下的一层,二层和平屋顶组成。为了增加餐厅的经营空间,设计师将隔断通通打掉,重新加固结构,并增加了联通三层的悬挂式楼梯。庭院内的东厢房,主要是作为下午茶使用,午后倾斜照进来的阳光,暴露的顶部木作结构,水泥墙面和金属地面,再加上悬浮于空中的白色明信片装置,整个空间放松随意。
半地下的部分作为酒吧使用。二层作为餐厅,则是这一感觉的延伸,晚上的时候繁星点点的顶部装饰灯结合桌面的聚光灯,营造出一种浓浓的戏剧氛围。印象最深的通向酒吧区的狭窄走廊,由顶部满铺的光纤灯以及两侧可以反射的黑色背漆玻璃组成。灵感来自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无限境屋(Infinity Mirror Room)和宫崎骏的电影,有一种走入幻境的别样体验。
神秘感的营造,引导客人穿过交错的空间,探索不同场景的趣味,成为就餐时不可或缺的感官享受。夜晚时分,静静的伫立在院中,环顾四周,玻璃窗内的人们在高低不同的几个空间内,同时活动的情景一览无余,就像一场浸入式话剧。
地址:东城区杨梅竹斜街99号
电话:15001018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