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3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3月30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国务院刚刚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特殊背景下,本次会议透露了哪些改革信号?下面,认证君带你一一盘点。
“国务院刚刚发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是新中国标准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标准化改革全面启动,标准化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推进标准化改革是破解标准化事业发展瓶颈的利器,必须打破标准化体制机制束缚,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互为补充、衔接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要努力做到大胆的"放",精准的"管",多元的"治",使政府和市场各就各位。”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昨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如此说。
此次会议得到了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等部委办局和众多行业协会等方面的积极响应,质检总局在会上研究部署了2015年标准化改革发展工作,全面吹响“聚力改革、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号角。
第1个信号:
全面开启标准化改革 三个方面唱响中国标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聚力改革,唱响标准。”支树平在会上指明了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支树平强调,要建立“政府和市场各就各位”的新兴标准化体系。同时,他也指出,要从三个方面唱响中国标准:要以改革引领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唱响标准;要以改革促进开放合作,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在支撑“一带一路”战略中唱响标准;要以改革促进质量提升,推进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协同发展,夯实国家质量基础,在迈向质量时代中唱响标准。
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则表示,科技部将进一步深化科技与标准结合,健全政策、机制和环境,引导和促进科技创新成果通过标准化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统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布局,进一步强化技术标准在国家科技计划中的导向作用,以技术标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在分析我国产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基础上提出,要找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标准化问题,围绕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战略全局,以改革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一手抓标准化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一手抓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急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着力提升我国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服务工业通信业持续健康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也表示,商务部将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大力深化商务领域标准化改革,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强化重点领域标准的制修订,提高商务标准立项和审批发布效率,多措并举深入推动标准应用,更好地适应流通创新转型发展需要。围绕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通过对外贸易、投资、合作、援助等工作,在推动我国产品、技术、设施等“走出去”的同时,带动相关中国标准走向世界。
第2个信号:
国标委将从五大方面抓改革
针对2015年我国国标的发布,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表示,2015年,中国国家标准委将按照“改革创新、协同推进、科学管理、服务发展”基本要求,围绕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展开:
一是狠抓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要抓好改革方案的分解落实,现行强制性标准的清理整合,推荐性标准制定质量和效率,团体标准的试点和管理,企业标准的管理改革,组织机构代码和物品编码体制机制改革,标准化法治建设。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标准制定,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不断健全标准体系,围绕助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标准化支撑作用,围绕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推进相关领域标准化工作。
三是提高标准化质量效益,充分发挥好各方面的作用,提升标准化试点示范水平,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推动发展标准化服务业。
四是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的步伐,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向高端迈进,加快推进标准走出去,持续深化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加强统筹谋划和协调管理。
五是保障标准化事业持续发展,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标准制修订过程管理,严格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加强标准化与科技的互动支撑,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和科研机构建设,加大标准化宣传工作力度。
第3个信号:
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的新国标将怎么改?
中国国家标准委在会上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精神,进一步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国家标准委正积极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据悉,今年初已首批选择上海、福建、山东等7个省、市开展了相关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在试点地区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全部实现网上办理,不再受办公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同时,进一步放宽办理条件,简化办理手续,使企业办事时更加便捷,受到企业的欢迎。
那么,企业标准管理制度的新国标将怎么改?
田世宏表示,中国国家标准委今年将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工作,首先制定《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进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其次,在现有山东、福建等7个省、市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鼓励企业进行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标准的,视同完成备案。
另外,也将加大服务力度,进一步整合标准信息资源,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方便的标准化工作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标准化工作能力。
最后,还将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对比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我国成功申办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
记者在会上获悉,我国已成功申办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这一盛会于2016年9月在北京召开。
据介绍,iso成立于1947年,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综合性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达到164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世界国民总收入的98%和全球人口的97%。作为一个由各国(地区)标准化团体组成的非政府性组织,它的主要作用为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iso标准在世界上具有权威性和通用性,已成为国际经贸活动的重要规则,被誉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国家标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能成功申办iso大会,是国际社会对我国实施标准化工作的认可。我国自2008年成为iso常任理事国后,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2014年承担6个iso、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长;担任5个技术机构主席、副主席职务;提出国际标准48项;首次在国际电信联盟建立具有知识产权的同轴电缆宽带接入技术标准体系;与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签署标准化合作协议等得到iso以及成员国高度认可。
延伸阅读
什么是标准?
198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GB3935.1-83)中对“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和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ISO第二号指南(第四版)对“标准”的重新定义是:“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它公开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
在2000年发布的GB/T1.1-2000中将标准定义为:“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共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根据WTO的有关规定和国际惯例,标准是自愿性的,而法规或合同是强制性的,标准的内容只有通过法规或合同的引用才能强制执行。
什么是标准化?
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化是一项制定条款活动;所指定的条款应具备的特点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内容是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条款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这些条款将构成规范性文件。也就是标准化的结果是形成条款,一组相关的条款就形成规范性文件。如果这些规范性文件符合制定标准的程序,经过公认机构发布,就成为标准。所以标准是标准化活动得结果之一。
什么叫推荐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又称为非强制性标准或自愿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这类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反这类标准,不构成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应当指出的是,推荐性标准一经接受并采用,或各方商定同意纳入商品经济合同中,就成为各方必须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目前我国标准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标准化对象,通常把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包括基础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方法标准,及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管理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管理标准包括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等。工作标准是指对工作的责任、权利、范围、质量要求、程序、效果、检查方法、考核办法所制定的标准。工作标准一般包括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个人)工作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按标准性质,可以分为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性质的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