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人和日本人不同的国民性,有这样一句话相当有名:
“日本人是匠人气质,中国人是商人性格。”
说出这句话的,是出生台湾、侨居日本的华人前辈邱永汉先生。邱永汉先生1924年生于台湾,2012年5月,88岁时在东京仙逝。身前不仅是被尊为“赚钱之神”的著名在日华人实业家,还是首位获得日本著名文学奖“直木奖”的在日华人作家。邱永汉先生一生游走穿行于中日之间,精熟深通中日两国文化,因此会对中日两国的国民性,有这样的高度概括。
“匠人”在日文中写成“職人”。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这份自负与自尊,令日本匠人对于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例如日本著名的建筑家安藤忠雄,在设计建筑东京的“表参道之丘”时,曾与日本著名的建筑公司“大林组”合作。安藤忠雄设计的“表参道之丘”全长280米,在“表参道之丘”接近完工时,“大林组”的施工人员对安藤忠雄说:
“全长280米,分毫不差。”
安藤回答说:“没关系,相差个5厘米10厘米的,完全没问题。”
“大林组”的人当即正色回答安藤道:
“那可不行!不能有丝毫偏差,这是身为技术人员的自尊心。”
不仅是建筑现场的施工人员,就是负责建筑设计的安藤忠雄本人,也是极具“匠人气质”的建筑家。安藤忠雄成名之后,某次接受日本媒体采访,谈到他每次接到客户的设计任务,说他从早到晚,除了思考设计方案,脑子里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任何事时,主持人便笑着问:
“您一定是想要将‘建筑家·安藤忠雄’的所有一切,都要具体化地体现在自己的建筑作品中吧。是不是甚至恨不得连建筑门牌上都要写上‘安藤忠雄’几个字才好?”
结果安藤忠雄答:
“不,我觉得我设计的所有建筑,都是属于我自己的所有物,只不过暂时性借给客户使用一下而已。”
或许正是源于这样的一种极其自负的“匠人式”追求吧,从未接受过正规科班教育的安藤忠雄,才能从无名小卒,成长为世界级的建筑家。
而这种“匠人气质”,不仅仅体现在日本的技术人员或设计师身上,就是在普通日本公司的职员、甚至一般日本商社的商务人士身上,也一样可以看得到。
几年前,我曾在名古屋的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有一年,这家贸易公司接到了本田公司这样的大客户的一笔订单:为本田公司未来三年内,准备在全球同步上市的一款新车,生产使用于自动车门上的一只小马达。
不错,仅仅只是生产一辆新款本田车上的微不足道的一只小马达而已。但负责这个业务项目的部长,却如临大敌。他们将这笔订单的生产任务,交给了中国广东的一家合作工厂去做。为了保证这只小马达的品质,特意以千万年薪,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的电机专家,每周往返于中国和日本之间,负责品质管理监督。
对于这只小马达的品质管理,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说:仅仅使用在这个小马达上的一个小零件,就要进行耐尘耐水耐热耐寒耐热冲击耐撬耐震等等,等等,大大小小共37项检测试验,而为了说明这些试验项目的检测要求和性能,规格书整整写了46页纸——仅仅对小马达上的一个更小零件的品质管理,就严格到这种程度,可想而知对于整只小马达、乃至一辆整车的品质要求。
但尽管如此,在第一批3000个马达生产出来之后,出厂时检测都好好的,贴上了“合格”标签,但运送到日本之后,却被查出有7个不合格。部长这下发急了,亲自领着电机专家赶到广东的工厂,通宵达旦地连夜检查问题出在哪儿。但却没查出来。而中方的所有检测记录都表示:这批马达是合格出厂的。
怎么办呢?这位日本部长,最后想出了一个让人差点晕倒的“笨办法”:
在接下来的几批马达再次“合格”出厂之后,部长将在工厂负责出厂品质检测的25名中国员工,跟随每批马达一起,如数集体邀请到日本来,让同样的一批人,对运送到日本的“合格品”马达,以相同的方式,在日本再进行一次同样的复查,在复查之后,再由日方最终检验,以确保质量万无一失。因为这25名中国员工来日本,是由日方贸易公司提出的,所以,除了要办理他们来日本的签证,还要负责他们在日本的住宿费和生活费、以及来往日本的交通费等一切费用支出。
就用这样的方式,这笔本田公司的马达生产项目,最后当然是圆满保证品质地完成了任务,但也被贸易公司的部长活生生弄成了一笔只赔不赚的生意——因为所花的成本代价实在太大了!但尽管贴钱赔本到了有些劳命伤财的感觉,甚至还受到中方合作工厂的抱怨,这家国际贸易公司的部长,却不仅没被降职,反而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赞赏。最后还得到了升迁。在我离开那家公司时,部长已经从国际业务部的部长,提升为整个名古屋分公司的负责人了——由此可见,日本的公司职员之所以也能拥有如此强烈的“匠人气质”,是因为日本的公司提供培养这种气质的“土壤”。
何止是日本公司,实际上日本人的“匠人气质”,是从童年时代就开始被培养的。举个最身边的例子:我家小学生去上学,光是鞋子就得每天准备三双:一双运动鞋,用来穿在脚上;一双白色布鞋,用来进学校玄关的时候更换入室(日本的小学进教室前都得换上室内专用鞋);此外还得另准备一双体操鞋——这双体操鞋是在室内体操场上体育课时专用的。
除了鞋子,还有配套的衣服:体育课使用的体操服和体操帽;游泳课使用的游泳套装(包括游泳帽、游泳衣、潜水眼镜、大浴巾等),绘画课要用绘画课专用的颜料套装,裁缝课得裁缝课专用的裁缝套盒,打扫厕所必须用专用的长雨靴,即使中午在学校吃餐午饭,也要准备白色午餐帽和白布饭兜……总之每个周一去学校,都得大包小包拧上一大堆,弄得跟搬家似的。
这种从小对日常用品的细分与归类,培养出来的是成人之后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的拘泥与讲究——例如说拉面店。我们中国人开拉面店,煮面的师傅通常穿件破了洞的老头衫就可以上阵煮面了,但日本拉面店的师傅却不行。他们得穿上拉面店定做的衣服,衣服上还得大大地写上“拉面”二字,再在头上扎一条显得极帅的头巾——先将煮拉面的派头和架势准备好了,然后才能身姿姣捷、满脸虔诚地开始煮面。拉面煮好,上面还要一丝不苟地摆放上半片鸡蛋、一枚海苔,然后再将若干枚叉烧肉精致地在面条上围出“一朵花”——好了,一碗拉面端到客人面前时,那已经不叫“拉面”,而叫“作品”了。
连一碗拉面都煮得像“作品”,也由此可见,为什么在日本,手艺有高低,而职业却无贵贱了——因为无论你是拉面店师傅或豆腐店老板,还是顶尖级文豪或世界级设计师,除了身份的“外壳”不同,其内在的核心气质,却原来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匠人”。
文豪为自己留芳百世的作品而骄傲,豆腐店老板也一样为自己的百年老店而自豪——因为那白白胖胖一枚又一枚的,那不是“豆腐”,那全是“作品”。也因此,懂日文的人,只要稍加留意,一定还会发现:在日本,对于一个行业的顶级人物,从不称其为“大师”,而是称其为“巨匠”。一个“匠”字,简直入了日本人的骨髓。
而至于中国人的“商人性格”——什么是商人性格呢?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无处不“商”,无可不“商”。商机无处不在。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
一位华人老前辈,N年前去住在美国的女儿家探亲,当时美国一家超市正在促销一款吹风机,广告纸上写着“买十台,送一台”。老前辈一看,大喜过望。当下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了十台吹风机,再加上赠送的一台,一共拿了十一台吹风机回家。
女儿看见了,埋怨道:“买这么多吹风机回家干什么?家里用得着这么多吗?”
老前辈笑了笑,说“别急,我有办法最后免费得一台吹风机。”
什么办法呢?原来,那家超市对于卖出去的货物,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无须理由地退货,老前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在“规定时间”内,分不同日期去了那家超市十次,每次去退货一台吹风机。最后家里只剩下“买十送一”免费赠送的那台吹风机——这就是“中国式的商人性格”——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
而至于我们中国人的无处不“商”,无可不“商”——不说太远,也不说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买个蔬菜也极其擅长的讨价还价,只说说最近中日之间的“钓鱼岛纷争”吧。当日本人被这个领土问题折腾得焦头烂额,恨不得全世界搬救兵时,钓鱼岛所带来的“爱国商机”,早已经在中国捷报频传,喜气洋洋地“冉冉升起”。
从去年中秋前夕开始,就有商家及时推出了“反日月饼”和“保钓月饼”,而海鲜味的“钓鱼岛风味香肠”、五香味的“保钓卤蛋”等等,也都跟着热乎乎、香喷喷地美味登场。名叫“钓鱼岛”的各色餐厅,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在祖国各地迅速“生长”出来。除此之外,还有酒店推出了诱人的“钓鱼岛菜单”:凡点“爱国套餐”的,不仅优惠,还免费赠送用艾草葛粉饼做的“爱国菜”一份——屈原在汨罗江下有知,一定哭死了:早知道用这种方式也能爱国,当年根本不应去投江,而应该去经商。
这还不算,还有更雷人的:某地一家时装店,在沿街的玻璃橱窗上,张贴着这样的促销广告,上写:
“凡进店顾客大吼一声‘钓鱼岛是中国的’,打8.5折,大吼一声‘日本也是中国的’,打8折。”
这么生猛的促销方法,简直帅得太让人膜拜了!!!
难怪“赚钱之神”邱永汉先生说“共产主义最不适合的就是中国人”。
这么精明的脑子,怎么能跟人“共产”呢!
真是的!
(原载《朝日新闻中文网》唐辛子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