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是三产融合,三产融合的重要领域是农业多功能性开发。而开发好多功能农业,应充分认识其背后的形成逻辑与内在机理。
多功能农业的形成逻辑
多功能农业是居民消费趋势催生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多功能性是居民消费达到一定层次出现的。根据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理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是居民休闲消费的开始。从上世纪90年代东南沿海发端,到新世纪初城市周边农家乐兴起,一直到今天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遍地开花,基本上是与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同步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与私家车的普及、互联网络广泛覆盖与社交软件应用习惯养成,又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在此过程中,农业多功能性不断被发掘,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
多功能农业是粮食产量高位稳定下的优化调整。中国粮食已经十六连丰,总产量近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考虑到人口高峰即将到来、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等因素,中国粮食安全形势可以保持谨慎乐观。这为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在这一背景下,到2016年,全国开展旅游接待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达到4.9%,35.5万个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开展餐饮住宿、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新型经营活动,占5.9%。
多功能农业是产业链条底层生存现状的“反戈一击”。自工业化以来,农业逐步沦为工业链条的低端产业,饱受价格剪刀差和市场危机转嫁之苦。不把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紧密结合,把更多的产业利润留给农村,就很难实现亿万农民共同富裕。多功能农业是典型的三产融合,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复合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和农民的收益。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基础设施的出现,让农民可以便捷地联系市场,将大量的产业中间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
多功能农业是加速城乡一体化的可行选择。历史经验与教训表明,“三农”问题的化解必须置身于“四化同步”的轨道上,加速城乡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较多,产业一体化是重要方面。多功能农业把农业从简单的产品生产转向多样性功能开发,从而为吸引城市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文化等到农村提供了空间,加速从传统生产向现代产业转型,促进了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一些多功能性开发较好的农业示范区,往往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先行区。
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内在机理
多功能农业是产业利润分配格局上的均衡化。生产的不如销售的,这是关于产业利润分配不公的形象描述。农民长期收入不高,也与产业链条的主动性掌握不够有关。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让农民原来的产业利润分配地位有了较明显的改观。甚至在农业多功能性开发深入的地方,农民的主要收入已经依赖非农业生产之外的形态来支撑。
多功能农业是产业链条整合层面的扁平化。全产业链是诸多大企业的梦想,但迄今为止的实践表明,全产业链绝非易事,连一些跨国企业也难以做到。但多功能农业的兴起,却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整合产业链,让产业链交易环节大幅度减少。以北京郊区的豆腐宴村为例,若种黄豆每亩收入仅几百元钱,但将黄豆加工后做成菜肴,身价倍增,农民收入很高。
多功能农业是三产要素融合的集中化。实现三产融合,需要具体的载体,多功能农业就是其中之一。在生产功能之上延伸出的农事体验、文化教育、手工制作、餐饮娱乐等,已经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对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程度越深,融入的产业环节就越多,集聚的产业要素也就越多,三产融合的程度也就越深。像一些生态农业生产区,到后来逐渐演化为生态餐饮、生态教育直至生态休养的综合园区。
多功能农业是农业要素开发的全面化。多功能农业的到来,把农业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资源要素统筹起来,从而挖掘出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民俗和展示这些乡土文化民俗的农事活动、特色食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是对农村潜在要素的全面激活。
多功能农业面临的挑战
对农民的能力提出挑战。传统农业主要定位于生产功能,后续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往往交给相应环节的从业主体。多功能农业的到来,对农民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由社会身份向职业身份转型的基础上,农民要进一步转变为管理者,从种地把式向农业经营全能冠军转型。一些传统农民在新形势下感到迷茫无助,这就必须有专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但多功能农业产业融合度深,且地域特色鲜明,很大程度上不利于专业化社会服务的介入,这就需要从业其中的农民在磨砺中不断成长。
对农业的定位提出挑战。伴随多功能农业的到来,三产融合加速,农业的边界开始模糊,在有的领域甚至已经难以区分。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的要求,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模糊程度。因此,当农业正大踏步地由单纯生产向综合产业迈进,产业地位开始重塑,农业的发展、研究、指导均面临新的调整,以体现出应有的跨界融合特点,这对农业行业而言,无疑是重大挑战。
对农村的建设提出挑战。多功能农业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注定对农村的发展轨迹产生影响。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幅缩小城乡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特别是交通、网络、物流等。同时,也要求农村的生态宜居与之相匹配,既要生产过程绿色化,也要发展过程绿色化,还要日常生活绿色化。
对多功能农业自身发展提出挑战。越来越多的地方和农业经营主体看到了多功能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出现了热捧的迹象,甚至一味从日本、欧美复制模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重复引进、同质竞争也愈演愈烈,造成了多功能农业的内涵不够丰富、产业链不够长、开发深度与精细度不够。这需要有更多的城市创新要素渗透到农村,发展创意农业,加快农村创新创业,推动多功能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