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此来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全方位铲除非法社会组织滋生土壤,净化社会组织生态空间。
《通知》引起社会各方广泛关注,为此记者采访了民政部负责同志,对《通知》内容作了进一步解读。
该负责同志介绍,截至目前,全国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90万个,全国性社会组织和地方性社会组织已遍布所有行业和各个领域。社会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加明显,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日趋清朗。但非法社会组织活动仍时有发生,其滋生土壤依然存在,一些非法社会组织在各种利益驱动下,不断变换手法,以假乱真、招摇撞骗。这些都污染了社会组织的生态环境,增加了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难度。
民政部负责同志表示,本次联合有关部门,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亮利剑、出重拳,目的就是绝不允许非法社会组织成为“十四五”开局起步的“绊脚石”。一方面,民政部等18个部门将联合开展为期3个半月的进一步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另一方面,《通知》涉及面广、对策精准,对深入持久地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必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通知》提出“六不得一提高”打击非法社会组织,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得与非法社会组织有关联,党员干部不得参与非法社会组织活动,新闻媒体不得宣传报道非法社会组织活动,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和场所不得为非法社会组织提供便利,各互联网企业不得为非法社会组织线上活动提供便利,各金融机构不得为非法社会组织活动提供便利,进一步提高非法社会组织的违法成本。对违反上述要求的,将对有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此外,《通知》还提出,要注意引导社会公众提高防范意识。
该负责同志指出,“六不得一提高”是《通知》的核心精神和内容,其以列举的方式提出了倡导性要求和禁止性规范,再一一对应处理措施,可操作性强,其基本涵盖了非法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所需的必要条件、必要支撑和养分来源,这就是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的精准武器。
该负责人同时介绍,非法社会组织在名称、活动领域、组织形式、包装宣传等方面迷惑社会公众,并千方百计用合法外衣做掩护。在名称上很多非法社会组织往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等名头;在活动领域跟风“军民融合”“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热点;在组织形式上常以“协会”“促进会”“联合会”“基金会”等传统社会组织形式,或以“委员会”“发展局”“中心”类似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活动;有些非法社会组织特意在党政机关办公地附近或附属场所租用办公场地,有的拉拢一些退休党政干部或社会名人“站台”“代言”,有的找各种媒体为自己进行宣传“贴金”,包装宣传得“高大上”。
为此,该负责同志提醒,社会公众在参加社会组织活动前,可登录“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或者“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务微信,通过社会组织名称核实其是否为合法登记的组织。同时,鼓励社会各方面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的活动线索,一旦发现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线索,要及时举报、举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