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武威市天祝县打柴沟镇,遍布河畔山间的一畦畦菜地就像五色颜料一般,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近日,记者在打柴沟镇多隆村、打柴沟村高原夏菜种植基地看到,近百名村民分散在田间地头,除草、浇水、间苗、定苗,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的荚豆、莴笋、西蓝花长势非常好,7月底就能收割出菜,到时候一定能卖上好价钱。”打柴沟村村民朱秀兰去年种了12亩高原夏菜,因出菜较晚没赶上好价钱,即便这样她也收入了7万多元,“说实话,种高原夏菜确实比种小麦划算得多,今年我们还包了别人8亩地。”
打柴沟镇位于天祝县西北部,乌鞘岭南麓,海拔2600米。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使这里生产的优质高原夏菜受到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青睐。
打柴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于继山说,2002年,打柴沟镇开始进行高原夏菜区域适应性试验种植,当年全镇种植高原夏菜200多亩,2021年达到4.2万亩,户均种植面积达到15亩。2020年11月,打柴沟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高原夏菜)示范村镇”。
近年来,打柴沟镇许多村民通过种植高原夏菜增收致富,深沟村村民张兆芳就是其中之一。三年前,张兆芳还在天祝县一家企业打工。去年“试水”种植高原夏菜,她赚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从此她坚定了在高原夏菜上做文章的信心。如今她已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高原夏菜种植大户。
“去年,我种了20亩红笋,平均每亩收入1.2万元,总收入24万元。”尝到甜头的张兆芳,决定走规模化种植之路。今年3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她创办了天祝县万亩田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0亩,种植了红笋、西兰花、荚豆等多个品种的高原夏菜。
于继山说,目前打柴沟镇高原夏菜品种达到17个,包括荚豆、莴笋、生菜、西蓝花、娃娃菜、甘蓝、蒜苗等。2014年以来,引进多家企业,形成高原夏菜加工、包装、冷藏、销售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格局,延长了产业链条。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品质优良的高原夏菜销往北上广深杭等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还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国家。
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前打柴沟镇高原夏菜种植技术只停留在覆膜、宽窄行种植、人工点播等简单化操作上,近年来,经过省市县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指导,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控、育苗移栽、半机械化点播、生物菌肥活田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应运而生,高原夏菜种植有了技术保障。
“2020年,打柴沟镇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镇群众收入的70%都来源于高原夏菜产业。”打柴沟镇镇长杨柏年说,今年全镇共种植高原夏菜4.2万亩,预计生产各类鲜菜10万吨,总产值达4.2亿元,高原夏菜已成为打柴沟镇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