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黄的色泽,坚硬的外壳,包裹着厚实的籽粒,它是油莎豆,也称“虎坚果”。过去人们在“干果礼品盒”里偶尔见过它,如今油莎豆作为一个极具经济与生态价值的新兴产业正在发展壮大。
2020年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主持召开油莎豆产业发展专项座谈会,听取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及油莎豆企业代表关于油莎豆发展情况的汇报。会议形成共识,油莎豆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产业链条基本具备,大有开拓发展前景。
油莎豆是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新兴绿色经济作物,适合沙化、盐碱等边际土地种植,属于新型油料原料、新型饲料原料、新型酿酒原料。它不与主粮争地、不与农民争利,具有显著的保障国家粮油战略安全、全产业链增收富农以及促进绿色生态和谐发展的综合价值。油莎豆富含油脂,含量可达30%以上,是榨取高端食用植物油的重要原料。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尹成杰认为,充分发挥油莎豆不与主粮争地的特色优势,能够有效弥补我国油料和蛋白饲料供需的缺口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米袋子”“面袋子”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但是突出的短板,就是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饲料需求量大,高度依赖进口。若是靠种植中国自产大豆来替代每年1亿吨左右的进口大豆,需要拿出3-5亿亩耕地,将会影响到主粮安全。因此需要找到一个产量和出油率与大豆相当,或者高于大豆、质量可靠的油料作物,油莎豆是一个优选品种。
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油莎豆产业蓄势待起
据科学考证,油莎豆起源于新生代晚期,属于莎草科一年生块茎类植物,是非洲大陆及地中海沿岸地区常见的野生物种。200万年前起,非洲的原始人类就采集油莎豆而食。在6000年前或更久远时期,古埃及人开始人工种植油莎豆,通常把油莎豆晒干磨粉或烤熟后,混合蜂蜜制成甜点食用。
1952年,我国从前苏联少量引进油莎豆,1964年从保加利亚正式引进,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繁育试种成功。经多地实验种植证实,油莎豆的适应性强,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沙漠、沙滩、滩涂地、盐碱地、丘陵、山坡、林间均可生长。
由于缺乏本土主打品种与机械化收获、加工技术,2010年以前,全国油莎豆种植面积不到1万亩。到2018年才形成规模种植,产业化推广开始发力,油莎豆种植面积达25万亩,种植区域已覆盖20多个省、自治区,其中吉林省农安县约7万亩,黑龙江大庆市约5万亩,河北邢台市约3万亩,新疆的昌吉、喀什2.5万亩,内蒙古赤峰约2万亩,河南的黄河故道、湖北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等地也大量种植。2019年—2020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油莎豆种植面积又有所回落。
龙头企业的带动,成为油莎豆产业发展的“主推模式”。2020年全国已有256家油莎豆开发重点企业,包括新疆泽惠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泽惠丰油莎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吉林省万龙油莎豆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好易收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鑫科创油莎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构建起“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实现了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既免除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又实现企业自身壮大。
2020年8月,作为全面服务“三农”、致力于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联合油莎豆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及相关机构,组织成立油莎豆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刘身利表示,发展壮大油莎豆产业,能够有效缓解对进口大豆等油饲原料作物的高度依存现状,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创新和重要抓手。
小小油莎豆,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民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对我国中西部地区荒漠化治理、走生态可循环之路、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和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大有潜力可挖。根据数据测算,种植油莎豆的每亩收入可以超过1500元,明显高于其他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收入。同时油莎豆地面茎叶,还是上佳的饲料原料,每亩还可以为农民增加500元的收入。
油莎豆主要食用部分为地下块茎,平均每株产100~300个块茎,每个块茎约1~2克。一般可亩产鲜豆1000公斤,1亩油莎豆的产量相当于7亩油菜;地上长草,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是饲养牛、羊、鱼、兔、鹅的优质饲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7团十连党委书记徐峰介绍,团场自2018年引进油莎豆,前期在一些沙化的边际土地引种试种,经过实际测产亩产在300~500千克,每亩地纯收入达到了1000多元。种植油莎豆对兵团来说,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带动职工增收致富的渠道,都是一个很好的种植项目。
泽惠丰集团牵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采用“公司+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种植实体”的模式,发展油莎豆产业1.2万亩,平均每亩沙地可产500公斤以上,合作农户每亩可获得纯利润1500-2000元,相当于种植玉米的2倍、花生的2.5倍、大豆的3倍、油菜的5倍。同时以自营方式建立油莎豆种植示范基地,规划3年带动农民种植10万亩。
一个好的物种,需要找到适宜生长的土壤;一个新兴的产业,也必然需要适宜的发展环境与消费需求。鉴于面向“双循环”新经济格局和“十四五”发展时期的总体要求,更多进入农业发展领域的企业对油莎豆产业认知逐步清晰,我国油莎豆产业必将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产业链开发技术日臻成熟,价值链“吃干榨尽”增值增效,正在为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增添源动力
我国油莎豆迈向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径上,面临着政策支持及种植、加工、市场消费等多个环节的科技攻关,需要补齐各种短板,构建与完善产业链条。
早在1976—1980年,国家组织专项攻关,制定油莎豆利用技术与示范。自此,多部委立项参与的课题研究、新品种选育、资源挖掘与遗传多样性评估等从未中断。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中油莎1号”,2017年底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组织的品种认定,标志着油莎豆本土化的重大突破。2019年“中油莎2号”在湖北省监利县示范种植,亩产干果可达1060千克。
为开发“神奇油莎豆”的强大能量,泽惠丰集团2008年起投入巨资,从生产工艺、产品工艺、种植技术等方面着手,针对油莎豆产业发展中品种培育、机械化收获等瓶颈问题与国内外农业科研、农机开发等专家联合科研攻关。经过十多年持续发力,取得多项重大成果,其中包括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油莎豆收获机,逐步实现从播种、除草、割草、收获、分选到晾晒的全程机械化作业,解决了油莎豆易种难收的世界性难题;创建了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油莎豆综合加工厂;率先成功研制出油莎豆高端食用油、饮品、面粉、白酒等系列产品,参与制定并形成了我国油莎豆行业标准。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油莎豆产业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新疆泽惠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雯茜,发起组织油莎豆产业链相关的产业平台、农优品跨境电商、种业、食品开发、农业技术服务、农业金融等十余家企业,致力于油莎豆全产业链开拓与服务。她曾专程赴西班牙巴伦西亚地区,考察当地较为成熟的油莎豆加工企业,要从油莎豆中榨取“中国人自己的安全食用油”。公司自主研发“沁心恒”牌油莎豆食用油及“琥果”系列油莎豆健康食品,包括“虎赋”油莎豆原浆白酒、“虎赋1952”臻品酒、油莎豆代餐粉、特殊膳食、咖啡饮品系列以及文化衍生制品,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油莎豆产业资源聚合平台之一。
好易收公司同样从油莎豆育种、种植、加工等方面大胆地创新探索,对优良的油莎豆品种开展了主培育种,现已实现种植10万亩的供种与机械收获综合能力,并开发出油莎豆原料加工系列生产线。
油莎豆究竟是一颗怎样的“金豆子”呢?
每亩油莎豆能生产4亩大豆或2亩油菜的优质食用油;淀粉含量30%左右,榨油后每100公斤油莎豆饼粕可产淀粉50公斤;提炼淀粉之后每100公斤油莎豆饼粕可再产饴糖40公斤;提炼淀粉、饴糖后每100公斤油莎豆饼粕还可再酿50-70度高档白酒25公斤;余下的粉渣还是上好饲料。
油莎豆可以加工成食用油、酒类、饲料、食品、保健品等多种用途的高端产品,被国际上誉为“生命之果”和“21世纪超级食品”。在欧洲,油莎豆市场较为成熟,其中以西班牙为代表,生产出油莎豆系列产品,包括特色饮品“欧洽塔”;在非洲,通常制成豆粉、油、坚果小吃等供日常食用;在美国,人们制作糕点、糖果、咖啡代用品和一种叫TVS的饮料。
从农户油莎豆种植经济测算,按照400公斤亩产均值,1吨油莎豆(约2.5亩)直接销售产值约6500元。在种植聚集区域配套榨油、酿酒、做饲料等主要农产品加工后,产值将增长5.3倍以上、接近3、5万元。按照产业实现规模化种植,并配套精深加工开发的模式测算,5万亩油莎豆种业繁育能覆盖250万亩规模化种植,将实现种业总产值70亿元,带动加工产业食用油133.5亿元、原浆酒产值876.75亿元、其他应用产值240.4亿元,带动产业总产值超过1250亿元。
这样一颗实打实的“金豆子”,如果通过精深加工“吃干榨尽”,并扩大消费端的价值认知,积极培育市场、引导消费,必然会为产业持续发展不断增添源动力。
政府和企业共同发力引领,社会投入逐步稳定增长,油莎豆产业必将迎来光明前景
2020年12月14日召开“油莎豆产业发展专项座谈会”上,专家与企业家建议,一是在国家产业政策上把油莎豆列入“多油并举”发展规划;二是产业发展要以“不与农民争利、不与主粮争地”为基本定位,重点利用边际土地,同时注意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三是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要“多功能、多目标”,要综合、系列、深入的进行应用产品的开发。
我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原董事长周明臣提出,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战略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油莎豆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的总体要求下,将油莎豆产业纳入国家重点产业发展系列,经过5~10年时间油莎豆产业一定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我国农业资源补弱增强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根据相关农业研究机构的行业预测,未来5年,油莎豆食用油消费群体主要以收入较高人群和礼品油为主,发展方向是替代橄榄油作为高端烹调油,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达到每年3~5万吨。未来10年,油莎豆消费对象将转向中等收入家庭,发展方向为富含油酸的油莎豆油替代调和油作为健康烹调油,进入快速增长期,消费量增加到每年100万吨左右。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于旭波提交了《规模化生产油莎豆作为战略油料》的议案;全国政协委员景喜猷的提案提出,“发展油莎豆产业能促进我国沙化土地的利用,有利于沙化土地区种植结构调整和少数民族地区致富,发展油莎豆产业对于保障我国油料安全和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年第3期《我国边际土地产能扩增和生态效益提升的途径与研究进展》表明,我国现有11.7亿亩(7800 万公顷)边际土地,是我国耕地的战略后备资源,“藏粮于边际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我国约有4亿亩沙质土地,如果利用其中20%种植油莎豆,可年产高品质食用油880万吨,约占我国植物油年消费量的30%,可替代70%的进口大豆等油料来源,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食用油原料供应紧张、依赖进口的局面。同时每年可以增加玉米替代1900万吨、饲草2500万吨。
基于保障主粮、节约水土、提高土地产出和生态发展的综合考量下,油莎豆节水省肥、不占耕地等优势极为显著。2020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北方风沙区油莎豆防风固沙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由科技部公示后正式立项。
我国绿色食品与绿色农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绿色农业联盟主席刘连馥多年前即开始持续关注我国油莎豆产业发展,对油莎豆和相关产业的“绿色基因”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评价。他认为,油莎豆产业作为“绿色农业基因”产业,高度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其系列加工产品具备绿色食品特质。需要政策扶持、社会资源要素投入支持,并加以保护与大力推广。
专家建议,走油莎豆全产业链开发道路,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发力来引领产业发展,国家在政策上要对龙头企业给予支持和引导;应制定油莎豆种植及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比照种植大豆和木本油料作物的扶持政策,纳入补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