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农业农村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共同制定的农业行业标准《生牛乳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技术规范》及《生牛乳质量分级》顺利通过中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对加强乳品生产全程管控,建立健全养殖等全过程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配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生牛乳质量安全生产控制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组,从感官、理化指标、污染物、真菌毒素、微生物限量、农药和兽药残留6个关键环节,综合了全国61个乳品企业260个牧场的实践应用经验和管理办法,系统梳理了86个关键控制点。该标准不仅实现了生乳生产的全程管控,还首次建立了奶缸探伤排查技术,解决了因奶缸渗漏造成的污染隐患。
据了解,该标准的技术内容已在全国25个省61家企业开展了实践验证。以河南花花牛乳业集团为例,应用该标准后,该企业产品生乳菌落总数从10万CFU/mL降低至3万CFU/mL,体细胞数由35万个/mL降低至25万个/mL,成效显著。
审定专家认为,该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解决了我国长期缺乏与生乳产品标准相对应的控制技术规范难题。
《生牛乳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则是基于长期以来,我国缺乏原料奶质量分级评价体系,好奶没有被区别对待,卖不出好奶价,导致加工和养殖利益分配长期存在矛盾,并且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因此,如何建立原料奶质量评价体系标准,是奶业健康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根据乳脂率、乳蛋白率、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四项指标科学合理划分原料奶的质量等级是关键的核心技术难题。
根据《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中“研究完善乳品质量安全法规,建立生鲜乳质量分级体系,引导优质优价”的要求,标准制定组参考国内外生乳相关分级标准,对我国生乳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脂肪、蛋白质、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4个关键指标,将生乳分级为特优级、优级和合格级。特优级生乳对标澳新,其脂肪含量为3.40g/100g,蛋白质为3.10g/100g,菌落总数为5×104 CFU/mL,体细胞数为3×105scc/mL。优级生乳对标欧盟,其脂肪含量为3.30g/100g,蛋白质为3.00g/100g,菌落总数为1×105CFU/mL,体细胞数为4×105scc/mL。
审定专家认为,该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将为指导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政府决策、提升企业竞争力、公众科学消费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