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重点支持发展规模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和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流行语。在各级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的新常态下,广大农村又成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任返乡下乡创业创新者挥洒豪情。创造条件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开展“双创”是一个多赢选择,就地、就近创业创新,可以直接推动劳动力输出地稳增长、调结构、扩就业、惠民生,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不仅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压力。
返乡下乡“双创”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各方主动作为的结果。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解决好“三农”问题,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实属必然。另一方面,农民工大规模单向度流动已有30多年历史,新生代农民工渐已唱主角,比起前辈,他们更有胆识、更有闯劲,不甘于打工生活,返乡下乡“双创”成为他们在个人条件成熟之后的新选项。
农村舞台很大,也有各级政策保驾,但要唱好“双创”大戏也不容易。从理想回到现实,“三农”远比想象更复杂,农业是与生命体打交道的行业,生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风险大;农村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水平较差;农民接受新事件需要时间较长,专业人才缺乏。从农村创业创新环境看,也有几大“难”:土地流转难——土地确权工作正在进行,土地流转平台尚未普遍建立,土地流转及监管机制不完备,土地流转不易;农业融资难——受企业规模、信用条件、农村房产无法抵押等条件限制,返乡下乡“双创”贷款受到一定限制,即使得到贷款,资金成本也可能比较高;农产品销售难——虽然优质农产品市场前景不错,但储存、物流、销售等环节依然存在“梗阻”。再从创业者动机看,有的因在城市发展不顺,返乡下乡只是想换个环境;有的不懂农业规律,急于获取短期收益。以这样的动机创业,很难不“碰钉子”。因此,有人发出感慨,农村创业创新并不比城市容易。
顶层设计已定,欲将政策善意化为美好现实,让返乡下乡“双创”人员下得来、留得住、创得成,还有许多细致工作有待地方落实。土地、金融、财税等政策体系,农业技术、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等教育体系,农村人居环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套体系,都有提升空间,每一个子项都是一个重大课题,有待用心求解。譬如融资问题,可尝试的路径众多:地方政府设立创业创新投资基金、专项建设基金;财政拨款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返乡创业人员的贷款担保;财政贴息、降低贷款利率、税费减免;将农户房屋所有权等农村产权,纳入贷款的担保抵押范围……
新农村作为“双创”的大平台,完全可以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自我展示、自我实现的机会。勇立潮头,抓住机遇,新农村将许你一个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