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群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蔬菜价格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省政府近日公布的2013年常年“菜篮子”建设目标考核结果显示,近年来海南省“菜篮子”建设成效显著,另一方面,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薄弱、蔬菜大棚亟待重建、基地缺乏监管、产销渠道不畅,这五大问题正掣肘海南省常年“菜篮子”建设。针对这些问题,海南省多管齐下,力争让百姓吃上放心菜、便宜菜。
“菜篮子”建设受掣肘
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宏良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常年蔬菜基地总面积达14.81万亩,在田蔬菜面积12.28万亩,建成50亩以上的常年蔬菜基地549个,其中1000亩以上连片的基地10个。据介绍,去年海南省常年蔬菜基地生产量达52万吨,月均产量4.33万吨,全省常年蔬菜平均自给率达66%。今年海南省常年蔬菜产量、自给率同比稳步提升,价格稳中有降。据省物价局监测,今年1-8月海南省蔬菜类价格同比下降。
尽管海南省常年“菜篮子”建设成效渐显,但在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
“首先,省级政府涉农扶持资金虽然总量可观,但主要用于冬季瓜菜生产,而且常年‘菜篮子’建设资金分散在多个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省物价局副局长董德彪说,地方政府除海口、三亚等可动用价格调节基金从生产、流通等多个环节保障常年“菜篮子”工程建设外,没有征收价格调节基金的市县,“菜篮子”建设资金难以落实。
据介绍,政府涉农资金分散在发改、财政、农业等多个部门,导致资金投入各自为政,资金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其次,常年蔬菜大棚严重受损,急需重建。由于海南省高温、多雨的热带海岛型气候特点,致使海南省农业生产对蔬菜大棚的需求十分迫切。今年海南省先后遭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及台风“海鸥”的影响,常年蔬菜大棚基地严重受挫,这给海南省淡季常年蔬菜种植带来极大影响。
再次,常年蔬菜大棚基地缺乏监管,保供能力不足。“部分常年蔬菜大棚基地存在蔬菜生产淡季不种菜、土地闲置的情况;部分基地在冬季改种瓜类、椒类等品种,叶菜生产减少;个别规模较大的常年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大部分供应岛外市场,本地市场供应得不到保障。”董德彪说。
第四,本地蔬菜产销渠道不畅。缺乏专供或主供本省自产自销蔬菜交易的大型批发市场,现有农贸市场的规模和数量又无法满足本地蔬菜集中上市的流通需求。部分市县“卖菜难”和“菜价贵”的矛盾依然突出。
“此外,海南省常年蔬菜85%为露地栽培,设施大棚仅占15%左右,部分常年蔬菜基地配套设施不完善,排灌、遮阳、防雨、防虫设施不健全,这种现状亟待改变。”王宏良说。
多举措让百姓吃上便宜菜
为了让百姓吃上放心菜、便宜菜,海南省将多管齐下,继续强化“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确保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积极抓好“菜篮子”建设规划工作,海口、三亚、儋州、琼海等市县下大力气抓好本地公益性农贸市场建设,政府主导农副产品市场建设,新建的公益性市场由政府主导投资,以产销对接的方式,向蔬菜基地、合作社、菜农免费开放,蔬菜售价应低于当地市场15%以上。鼓励、支持原有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开设自产自销专区,并减免摊位费、入场费等费用;科学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直销模式;加强农副产品信息的发布和引导。
董德彪透露,海南省将加大力度对受灾基地尤其是大棚的抢修和恢复,对全省常年蔬菜基地进行动态登记,实行社会化监督,加大对蔬菜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加大对传统散种农户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
此外,海南省还将推进蔬菜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建设公益性市场和自产自销专区,加强和完善平价商店建设。
省商务厅厅长叶章和表示,该厅将在完善海口、三亚农产品流通重要节点项目基础上,继续在西部、中部重要市县完善批发市场节点,继续支持海口、三亚、儋州、洋浦等消费量较大的城市完善直供直销配送中心和门店建设,今年全省力争完成50家菜市场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