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农业部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2014全国农区蝗虫防控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各地农业部门要扎实推进蝗虫的可持续治理,对未来蝗灾形势不可盲目乐观,对蝗灾防治的艰巨性不可低估,对境外蝗虫的威胁不可掉以轻心。
近年来,我国蝗虫总体发生程度有所减轻,但常年发生面积近3亿亩,其中农区约为1亿亩左右。会议指出,各地农业植保部门在强化领导责任制的同时,要做好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发布预报,防止漏查、漏报。在蝗虫发生与防治的关键期间,要严格实行治蝗值班制度和蝗情报告制度,定期报告蝗虫发生和防治情况。
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绿色治蝗技术的示范推广。要抓住蝗虫发生密度较低的时机,大力推广绿僵菌、微孢子虫和苦参碱等生物防治技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蝗区天敌数量有所增加的地区,要继续坚持绿色防控,巩固治蝗成果。此外,要加速建立蝗虫防控信息系统和蝗虫野外信息采集设备,为推动防控信息化奠定基础。
会议强调,今年蝗虫防控的目标是“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起飞”。其中,农区飞蝗达标处置率达95%以上,生物防治力争达到60%,虫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头以内,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农牧交错区土蝗达标处置率达60%以上,生物防治力争达到50%,虫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头以内。
当前,北方地区的蝗虫陆续进入出土高峰期,南方地区蝗虫已达到三龄盛期,夏蝗防治迫在眉睫。5月18日,农业部派出工作组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调研发现,当前正值蝗虫出土高峰期,随着气温的升高,虫口密度和蝗虫食量将快速增加。目前,武川县已调集和采购中大型药械42台、药剂10多吨用于蝗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