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特殊在哪?
“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特就特在城乡区域发展落差大。正如专家所言,这里有国家最高端的城市北京、天津,有国家的核心经济活动,有大量的核心创新资源,但同时又环绕着一个发展迟缓的贫困带。
格局决定结局,定位决定地位。
京津冀面积近2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亿多。大部分区域是农村,四成多人口生活在农村。京津冀协同发展,既需协同打造世界级城镇群,也需协同建设留得住乡愁记忆的美丽乡村,为区域生态、水源保护提供坚实支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阔腹地,更是为广大农民缔造一个幸福家园。
广袤田野如何实现绿富美,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
协同发展 乡愁何所寄
城乡无法割裂,一体守望“回得去的故乡”
从天安门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3个小时,渐次从平原进入山区。扑面而来的是山沟沟里的石头路、土坯房和玉米地,繁华的大都市就这样被抛在身后。
河北阜平县天生桥镇朱家营村,藏于深山的一个小村落。
村委会主任王心顺诉苦:“沟里穷,前些年,大家都往外迁,人口从1200多减到了800多。”
“人家都说靠山吃山,我们村只有1024亩耕地。种玉米,一亩只能打七八百斤,卖个800来块钱;种土豆,更不值钱,今年天旱,基本上没收成。”村支书王二青说。
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病是引爆点,乡村病治理也是现实考量。
阜平,这个距北京不到300公里的革命老区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8%,全县78.5%的行政村都是贫困村。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1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
再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区域。整个河北,有62个扶贫工作重点县,3688个扶贫重点村,贫困人口512万。
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与乡村,不能割裂。能想象这样的画面吗?一边是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都市,一边是城市周边贫穷如故的落后乡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忽视农村的建设,甚至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一些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弯路,当引以为戒。
京津冀的广袤田野,不只是贫困的困扰。
“每次回老家,上厕所都得捂着鼻子,旁边就是猪圈;下雨天根本出不去门,家门口这一个坑,那一个坑……”在北京打工的河北女孩赵静进城多年,早已习惯了城里,回到家乡反而不适。这不能怪赵静。没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的美丽乡村,人口的流动就只有一个方向。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城乡是题中应有之义。
“北京五大河系,四大水系的源头在河北。”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的强烈感受是,农林水是协同发展的渊源、支撑、可持续的资源。只有美丽的乡村,才能守护清洁的水和空气。
“京津冀要打造成人工修复生态的一个样板区。”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说,河北的美丽乡村建设,最重大的一个意义是能够为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不少专家建言,在现代化的城市之间,保留绿意盎然的乡村地带,才能使整个区域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重新审视乡村新价值,京津冀三地多了份清醒与自觉:更加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关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农业功能多样性发展,更加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保护和传承农业文明,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共同繁荣,在推进城镇化中守住美丽乡愁。
一脉山水 阳光怎共享
反哺亟待统筹,造血扶贫呼唤创新思维
京津冀的农村,看似一样的山一样的水,其实大不同。河北的贫困地带守着大山没饭吃。
“近些年,我们县关停压缩了59家大中型企业,全面舍饲禁牧,大规模的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稻改旱……”赤城县的干部说,贫困的部分原因是交通闭塞、基础条件差,部分原因是遵循生态约束政策,为京津保水源、挡风沙、送清风做出贡献。
同样的难题,首都怎么破?
北京山区的门头沟、延庆、密云等区县,也是产业发展有“红线”的生态涵养区,10余年前,与河北环首都的县,差距并不大。但最近10年,北京郊区农村发生大变化。
变化,主要缘于政府加大投入。2006年北京实施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的“三起来”工程,推进街坊路硬化、安全饮水、污水处理、户厕改造和垃圾处理五项基础设施工程。“五加三”,各级财政至今已投入近300亿元。
更重要的是,对涵养水源、生态的郊区区县,北京市一级有充足的转移支付。
同贫困作战,河北从未停歇。仅2012年和2013年,全省每年脱贫人口都超过了100万,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受限于历史的积累、现实的财力、人口的数量,京津与河北的农村差距仍然巨大。要比照北京的力度来反哺农村,河北有心无力。
硬骨头该如何啃?
输血不可少!河北省扶贫办的政策建议和北京市主要领导的战略思考不谋而合,“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对口支援”是重合的关键词。
三地间生态补偿有过不少合作,但力度还有待加强。跨越行政区划的反哺农村,需要高层面的顶层设计,统筹安排。
造血更重要!河北省这两年以改革精神、创新思维抓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人才扶贫、社会扶贫……
钱生钱,四两拨千斤,河北引导信贷资金投向扶贫,对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每县每年给予5000万元担保资金,支持建立融资担保平台。最贫困的人连启动资金都没有。怎么办?引导金融机构用新的担保方式,用土地收益权担保,林权担保。
另一探索是发展农村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劳动的联合”。脱贫难度大的贫困家庭,将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管理经营销售“听企业的”。赤城县的黎家堡村有一家养猪公司,回乡养猪的大学生投资166万元,村集体用土地入了股,几十户贫困户也入了股,一年利润200多万元,村里分了80多万元。“老百姓过去哪见过这么多钱。”
希望田野 潜能咋释放
破解“三有三缺”,城乡联动孕育市场力量
农村要发展,城市必须拉一把,最终靠土地迸发出的内生动力。
对北京“三农”,牛有成有一个判断:农村有资源缺要素,农业有基础缺投入,农民有需求缺服务。“多年努力后,农村变化大,但‘三有三缺’仍未根本解决。”近两年,北京开始实施让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的“新三起来”行动。
农用地,放活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腾笼换鸟”。通州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流转土地3.2万亩,吸引50多家科技机构和企业,农户人均土地流转收益每年3500元,还解决了1600多名农民的就业。
在天津,农业物联网的应用让现代农业更“智慧”。天津静海生宝农民合作社里,几十个蔬菜大棚的情况尽在几台电脑的“掌握”中。屏幕上一张张动态曲线图记录着24小时棚内空气、土壤温湿度等信息,一旦有需要,还能自动或远程控制执行灌溉、卷帘等操作。合作社理事长顾靖说:“以前种菜凭经验,容易出现误判,现在靠仪器,管理更科学。”
天津市今年还将加大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力度,着重实施推进确权颁证、创建示范合作社、加快“三权”抵押融资和赋予集体股改权利等四大举措。
改革的力量日益凸显。北京远郊农村,有不少闲置的宅基地。过去,市民与村民私下流转,既无法律效力,又易损害农民利益。牛有成介绍,北京拟在怀柔试点闲置农宅对接城市养老需求,不搞一家一户出租,而是由村集体统一经营,保留农宅外观,不搞房地产开发,由专业化公司对接城市老人。“一是把农民的资产盘活,二是满足城市里面养老的需求。关键是通过改革,让城乡要素真正流动起来。”
协同发展,共建美丽乡村,京津的改革思路、资金资源和广阔市场,都是河北可借鉴、借力之处。
河北承德把林果业确定为脱贫致富的基础性产业,同时因地制宜发展中草药产业、食用菌产业。“依靠京津大市场,优质苹果1个卖60元。”当地农民吕亚清,过去打工,这几年回到家乡搞养殖,与北京首农集团下属公司签订了供销订单。
张家口现在每年向京津供应蔬菜250多万吨。北京天津也高兴,滨海新区一家蔬菜市场负责人说:“河北菜越多,市场里的菜价越划算。”
尊重市场的力量,破除省市界限的产业协作,有广阔的空间。首农集团在河北定州建设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期今年将建成投产,附近的两个村主动要求纳入规划,加快发展。
北京密云县与河北承德市交界处,这里的司马台长城,承德的避暑山庄,世界知名。密云县委书记汪先永说,两地旅游相互促进,串联的旅游线路一定会开起来。
北京延庆县与河北张家口农业合作早已轻车熟路。延庆与张家口的怀来县,共同打造“延怀河谷”葡萄产业品牌,正在申请地理标志,两县27个乡镇受益。“山水相连、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我们抱团发展有基础、有需要。”延庆县委书记李志军说。
一靠改革,二靠协同,土地中蛰伏的力量释放出来。“一个个生态富农项目很快就在昔日的风沙源落地生根。”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坝子乡党委书记张国强说。
京津冀 美丽乡村风景独有(访谈)
记者:何为“美丽乡村”,它的内涵是什么?
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农业部2013年开始“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美丽乡村”的“美”,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产业特色明显、产品优质安全,资源生态和谐,谓之“产业美”;布局规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和谐,谓之“环境美”;物质生活宽裕、社会保障有力,邻里亲朋和谐,谓之“生活美”;乡风朴实文明、地方文化鲜明,谓之“人文美”。这些表征归结起来就是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
记者:具体到京津冀,三地美丽乡村建设有何互补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宇振荣:一是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协作,京津有市场、技术;河北农业资源丰富。二是经济GDP和绿色GDP的互补和平衡。河北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带来的绿色GDP,为京津地区提供清洁的水源,输送生态景观服务产品,促进三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三是人才互补,京津地区强大的人才优势能帮助河北农业和美丽乡村发展。
记者:基于这样的背景,京津冀的美丽乡村应当如何建设?
宇振荣:在整体功能差别化定位的基础上,京津地区应基于大城市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服务功能供给和需求的空间差异性,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和生态景观服务功能。河北省要针对人口转移和城镇化发展,合理优化县城、乡镇、中心村和自然村的空间布局,大力开展空心村生态修复,还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规模化生产,确保食品安全有效供给,同时通过人居环境建设,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增加乡村经济的多样性,延续地域文化景观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