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互联网+种业”要坚持需求导向
主讲人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副处长王松
在种业等传统农业领域,不存在加不加的问题,而是到底怎么加。“互联网+种业”要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根据自己的需求发展农业电商。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部确定的20项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引入相关企业,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对接,抓好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直配城市社区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试点示范,组织开展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评选认定工作。
观点传统农资企业融合“互联网+”
主讲人云农场集团执行总裁 田丰
以简便机械化为主要标志的农业2.0时代已经过去,而以智能化、精准化、定制化为标志的农业3.0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红利”。农资电商、农业互联网的发展,也有存在着很多问题。农业现代化生产缺乏科学管理手段,农业劳动者过于分散、物流不便 ,农业市场信息不畅通、信息闭塞,农民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熟悉程度不高,农民对于品牌、商业模式的接受程度较慢等,这些因素让我国传统农业站无法快速转型。解决掉以上这些问题,也就找到了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钥匙。
观点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农资行业信息不对称
主讲人爱种网董事CEO 王伟文
通过“互联网+种业”并非要实现颠覆,而是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目前农资企业到终端农户之间存在五大问题:厂商无法获得终端农户信息、农资供应普遍过剩、中间渠道臃肿低效且获取最大利润、系统农技服务不足、信贷保险难以有效推广。信息不对称和诚信体系缺乏是造成种子等农资行业当前的“痛点”, 这正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用武之地,解决信息不对称,消灭信息孤岛,提高供需双方交流、产品生产、流通以及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效率。
在种业领域,经销商能充当行业“防火墙”、物流和资金平台。因此,发展种业电商应搭建平台,让经销商唱戏,推动传统经销商转型,而不是直接跳过经销商。
观点改变农民与所需服务的连接方式
主讲人阿哥汇董事长 韩庚瑞
做“互联网+种业”不能忘记创富农民、服务农民的初心,农民的诉求就是“多赚钱、有体面、受尊重”。因此,“互联网+”在农业领域主要是改变农民与其所需服务的连接方式,升级用户体验。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通过种业互联网搭建一个平台,连接农民与所需服务。其次要建立两个标准体系,实现产品信息标准化和服务体系标准化。与其他农资产品不同,种子销售是因地制宜的,不同条件下种子生长状况也可能不同,因此对于种子信息的描述需要标准化体系,远超过传统方式种子销售提供的信息。通过服务体系的标准化把经销商变成体系的一部分,根据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让经销商从销售产品向提供服务转变。第三是要做好农技服务、资源整合、大数据利用三项工作。
观点移动互联“好种子+好服务”
主讲人农医生营销总监 赵文龙
中国农业面临吃饱饭和吃好饭两个问题,种子、农资、管理、观念、工具的不足造成不能吃饱饭,农业没有获得好效益;过量高度滥用造成吃不好饭。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途径是农业技术服务,更新农民理念和技术水平。目前农技服务存在: 基层推广服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农民多、需求高、本地专家有限,下乡难、信息传播媒介欠缺。农医生逐力解决的问题是农技服务,通过app点击“问”实现农民问题在线解答,通过附近农资店等辅助功能实现便民功能。
农业一切源于一粒种子,农民信息不对称,觉得今年有一个品种很好,明年就扎堆生产了。移动互联网让产品、信息更加透明,大数据更加精准,这些更透明之后,农民更加自由和放心。单独是一个好种子,一个好服务都不能得到好收益,好种子加好服务才能让农民获得好收益。
观点厂商、县级服务中心、村掌柜三级互动
主讲人阿里巴巴村淘农资品牌招商总经理 王延哲
农村淘宝农资平台主要是通过厂商、县级农资服务中心、村掌柜的模式,让农民直接从厂商采购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
厂商主要包括农资九大品类生产商、村淘“品牌合伙人”和有意愿向“销售”“售后”分离转型的农资企业。县级农资服务中心负责综合提供各品类农资服务,不直接销售,但从县域整体销售额中获得厂商返点,从厂商授权、为村民提供售后服务、软性技能指导培训服务中获取收益。同时,大件农资的配送通过经销商完成,小型农资的配送由县级服务中心完成。村级服务站的“掌柜” 以直接面向村民的宣传、营销和沟通为主,与其他村民形成强关联,掌握第一手大数据。
文字:李竟涵 王澎 李国龙图片:王澎
编辑:李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