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石/特约撰稿人
眼下阿里、京东、顺丰等电商界的大佬们都纷纷涉农,以农资电商为突破口进军广袤和具有无限想象力空间的农村和农业领域,赚足了媒体和公众眼球,也获得了各地各级政府官员的青睐和赞助。
然而笔者要说的是,农资电商不姓“农”,它依然还只是“商”。
电商的优势是信息传播的充分性,选择的多样性,采购的方便程度和价格的相对优惠等,是与个体消费者的直接沟通和数据的积累。农资电商的意义虽然很大,但只是商业触角的延伸,依然无法触及和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核心问题。
中国农业的核心问题不是商业的问题,是因现有土地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综合的产业问题和社会问题。笔者认为,在这些问题中最重要的有:
1土地
第一,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问题。
根据现行的法律,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土地的使用权(包括承包权和经营权)归集体或个人所有。这样,对土地这一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的建设和监管就造成了缺位。房东缺位便无以约束租客的行为,即便是常年的租客。
这种土地制度不完善,就引发了承租人对于土地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各种短期行为,土壤板结,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白色污染,水土流失等情形日益恶化;而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土地涵养、土壤改良、休耕和轮作等需要长期投入和提升土地质量的工作便无人问津。结果是以耕地质量不断和快速下降的“租值消散”成为无可避免的的现实;
2规模
第二,土地承包权人人有份,见地割条,一家一户都有上中下三个地块,其结果是生产过于分散。
从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规律来看,无论是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大户承包等何种形式来实现,土地的相对集中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比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种集中度当然不能够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但它必须是以适宜中小型农业机械的配套和操作为基本标志。
据笔者与农业一线专家多方探讨,大家公认旱田1000亩和水田300-500亩应该是最小作业单元。低于这一面积,即便是小型农机没有足够的施展空间,农业的机械化就无法实现,中国的农业便不能摆脱体力劳动的原始形态;
3生产链条
第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以规模化和机械化为基础,以农业综合技术的解决方案为核心。
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十分落后,这不仅仅体现的产品和技术水平上,而且也体现在产业的条块分割十分严重,产业链并未打通。农业的生产水平是农业生产资料和技术的投入,与土地、气候、栽培措施、管理水平等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其内容包括:
a)种植作物和品种选择的计划性。其核心考虑点是市场的需求与价格,品质的一致性、可靠性和独特性,农作物的轮作等因素;
b)技术方案的有效性。农业生产技术方案的核心一定要走出传统农业的误区,它不是追求产量的最大化,而是寻求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对于农业生产风险的控制;
c)生产操作的效率和及时性。这里包括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操作的水平和效率,农业综合技术和解决方案的针对性,组织和实施的有效性等;
d)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效率。售后服务体系在中国的农业仍然是空白,中国的售后服务体系还停留在被动的“投诉处理”机制上。建立主动、全覆盖和常年性的售后服务体系,还需要从观念上、资金能力、人才和管理方法上全面提升和突破;
4市场对接
第四,与市场的对接能力。
计划经济的思维是先生产,后找市场。农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一定要学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销定产。即:1)大力发展订单农业;2)通过超市、互联网、会员协会等形式与消费者建立直接联系,缩短供应链;3)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群体开展“私人定制”的业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特殊需求,提升产业价值。
纵观以上四个方面,互联网、电商等可以在第四项上有所贡献,而且由于农业生产的非标准化特性,即便是在“私人定制”的领域也会存在不同的村屯、不同的生产者、不同的批次、不同的年份之间,品质不一、监管乏力、良莠不齐等问题;在其它方面则难有作为。
农资电商追求的是农资商品的销售。销售的达成是“商”的结束,而此时“农”还未开始,这是两个不能够“混搭”的世界。“商”的核心是商品的流通,是交易;“农”的核心是农业生产的过程,它的核心是产品和技术水平、机械化和信息化程度、组织化程度和效率、管理和服务水平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更加复杂和有巨大潜在价值的部分,这是任何电商和互联网无法取代的。
通过电商,人们可以快捷和优惠地采购到所需要的建材,但它无法解决你居无定所的烦恼;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各种药材,但是无法治疗你的疑难杂症。对农资电商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不能被盲目神化,更不能被泡沫化。
农资电商喜欢把自己打扮得像是“村姑”,或者是苦大仇深的“杨白劳”,以显得更接地气,这似乎是资本市场的手法;但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农村中游走的无所不能的“经纪人”,他们存在的意义在于拾遗补缺,在于神通广大,在于赚取“劳心者”的红利。如果因此而指望他们下地劳动,作为“劳力者”从事农业生产或提高农业水平,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农业人要自强不息,要善于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和新方式,借助消费者市场、互联网和资本市场的手段,探索出一条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农业可以+互联网,也可以+农资电商,因为那是建立的实体经济基础上的虚拟经济,是有本之木;但是无论是农资电商还是互联网,都无法+中国的农业,因为没有扎实和可靠的农业生产和产业的发展,庞大的农资电商和农业互联网就是一场更大的泡沫,甚至是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