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天空一望无垠,驶入通辽地区,同样广阔的还有金灿灿的玉米地。仅过了一年,当地京科968玉米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就达到900多万亩,比上一年增长一倍多。从全国来看,京科968种植面积呈爆炸式增长,由2012年60万亩增长到2015年的1600多万亩。
京科968为啥更火了?
原来,能在示范推广上取得卓越成绩,除了依靠京科968种子的优良品质外,也得益于北京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牵头的两个科技合作模式:一是京科968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模式;二是通辽市老科协小科技示范园。
科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所谓京科968研发联合体,就是按照“1+5”科企合作模式,由北京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牵头,联合中种国际种业、北京德农种业等5家公司组建的科企合作联合体。前者做好种质创新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向联合体成员提供高纯度的原种、配套制种技术指导培训以及配套栽培技术等,后者则专心进行广泛布点示范、大面积推广以及售后技术跟踪服务等。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1+5”模式颇有亮点,更贴近农民需求,科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你必须让农民亲眼看到,老百姓信奉‘眼见为实’,只有亲眼所见,才能口碑相传,推广才能上去。所以现场示范会是我们各家公司进行推广宣传的有效方式,通过这个方式我们可以探索出符合农村传播特点的推广策略。”北京顺鑫农科种业成广雷博士说。
营销方式也变了。种业公司从唯一的多级经销商代理方式,变为“多级代理+入户直销”的销售方式。相比逐级代理,层层传递、入户直销的方式显然更利于为农民服务。“种子卖完不代表销售结束,我们直接为农民提供后续的服务,甚至细致到指导他们施肥和打药。” 开鲁县海洋种业总经理邹海燕说,这种营销方式为公司赢得了农民的信任和支持。
老科协助力:加快推广
田间地头还活跃着一群人,头发花白,文质彬彬。他们不是农民、经销商和科学家,却钻进玉米丛里忙前忙后。他们是通辽市老科协里的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截至今年,这支平均年龄60多岁的队伍,与北京农科院在通辽市合作创建了科技示范和推广园区19个、小科技园127个,重点示范、推广京科968、京科665等7个新品种。按照“小农户、小地块、小投入、广覆盖”的原则,进行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丰田镇辽阳村高产玉米新品种示范园是由科尔沁区老科协一手打造的,站在这片挺拔茂盛的玉米前,通辽市老科协主席高裕良介绍了示范园的推广效果:“虽然这块核心区面积只有600多亩,但带动周边连片种植京科968、京科665一万多亩。”
打开人民日报,发出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