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从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共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1225批、4960吨、1452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12.3%、31.8%和增长67.6%。其中,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为主要不合格食品种类。不合格进口食品的主要原因包括: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等。
7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添加剂不合格是上半年进口食品主要问题
白皮书指出,2015年上半年,我国从57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共退运或销毁不合格进口食品1225批、4960吨、1452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12.3%、31.8%和增长67.6%。其中,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为主要不合格食品种类。不合格进口食品的主要原因包括: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品质不合格等。
2015年上半年我国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不合格原因情况。(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上半年处理不合格进口食品中饮料类居首
另据白皮书显示,2015年上半年,不合格批次列前10位的进口食品种类分别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其他加工食品类、水产及制品类、酒类、乳制品类、调味品类、干坚果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0.1%。而从来源地来看,欧盟、中国台湾、东盟、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则成为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数的前10名,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91.5%。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5年6月进口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
8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5年6月进口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365个不合格产品中包括328种食品,37种化妆品。
可口可乐公司冷冻浓缩橙汁因菌落总数超标已退货
其中挪威进口的多批次冰鲜大西洋鳕鱼、三文鱼、冰鲜鲑鱼因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原因已经被销毁。多批次来自美国,制造商为可口可乐公司的冷冻浓缩橙汁因菌落总数超标已经退货。此外,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则因数款食品超过保质期登上黑榜。
365批详细名单:
(中金在线综合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网)
海淘奶粉也不安全了 注意这些假“洋奶粉”
乱象1:低价奶粉 卖家称可长期大批量供应
在阿里巴巴等批发平台上,不少注册显示为进出口公司的经销商以120元/罐的价格,大批量长期供应牛栏、爱他美等知名奶粉。
7月28日,新京报记者联系其中一家公司,负责人吕某称,可以120~125元/罐(800g包装)的价格,长期供应牛栏等知名品牌,“需求量大的话,一个月起码能供应3000罐。”吕某说,这些奶粉是通过荷兰等国外代理人、经销公司渠道采购,再由广东等地的保税区仓库入关。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boots、英国亚马逊等购物网站上,同样包装规格的牛栏、爱他美等奶粉,通常售价在8.25英镑~10英镑,约合人民币77~97元。但一位长期在英国定居、从事奶粉代购生意的经销商Della告诉记者,如果真在当地采购,折合奶粉的包装运输等环节,成本价起码在14~15英镑(137~145元人民币)“120元/罐卖,利润从哪来?”
同时,如此大批量的奶粉供应量,与国外日益严格的奶粉限购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早在2012年左右,德国、美国、荷兰、新西兰等国家纷纷出台了奶粉限购规定。其中,荷兰规定消费者在当地超市、药店每人每次只能购买1~3罐。而德国最大的连锁商店DM、ROSSMANN则要求须出示孩子身份证明才能购买,每次限购3包。
Della说,英国对奶粉限购非常严格,每人单个品种仅能买两罐。“即便是雇人去超市扫货,每月采购300箱奶粉也是极限。”
另一位在英国从事奶粉代购多年的业内人士也称,国外代购者通常只能去超市几罐几罐排队买,“不可能有成吨奶粉说有就有,说发货就发货的,这种公司十分可疑”。
8月2日,作为牛栏(在中国称为诺优能)、爱他美的母公司达能公司回复新京报记者称,目前在中国国内,这两款奶粉的正规销售渠道仅包括纽迪希亚天猫旗舰店、纽迪希亚授权的电商和母婴店(如京东、一号店、蘑菇宝贝),“建议消费者通过官方正规渠道购买。”
乱象2:炮制骗局,疑似诈骗公司借廉价奶粉专骗中国商家
对电商平台大批供应的廉价奶粉,有部分海外代购判断其为假奶粉,称“海淘/直邮/免税区奶粉假货猖獗,万桶假奶粉送到英国只需3天”,不少是英国、俄罗斯、波兰的公司。
7月29日,新京报记者以中国奶粉经销商名义,联系多家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的金牌经销商。其中一家“FHU COMPANY”的波兰批发商以6欧元/罐抛售牛栏、爱他美。负责人称,可长期提供大量廉价婴幼儿奶粉,最低720罐起批,通过海运集装箱运输,7~21天便能抵达中国,每月供应能力达1.44万罐,并强调针对大批量采购的中国客户“要的量越多,价格越便宜。”
很快,这家公司发来一份详细报价列表,显示爱他美800g每罐为7欧元,牛栏800g每罐6欧元。如果单月需求量超过1万罐,在此批发价上还可额外优惠3欧元。新京报记者据此估算,该公司最低以每罐3欧元价格,每月至少供应1.5万吨洋奶粉。
记者查询工商资料得知,波兰FHU全名为FHU-OLRED,2011年在波兰境内注册成立,从事食品和饮料出口业务。但通过Whois查询该公司官网(www.polandbeverages.com),又显示其为2015年5月7日在巴拿马注册。
更让人惊讶的是,知名贸易黑名单网站www.Fraudslist.com上,这家波兰FHU公司赫然在列,并有多条针对它涉嫌诈骗的投诉。
其中一位用户投诉称,波兰FHU背后的操控者实际是一名“DavidConlon”的英国男子,利用注册公司诈骗。而另两位名为袁芳、高先生的用户称,曾试图向这家公司采购廉价奶粉,在交付30%预付款,这家公司便音讯全无,“他们收钱之前非常活跃,但打款后就再不接电话、回复邮件,至今也没收到货物。”
而另一家注册在英国的“K.E.INVESTMENTS LIMITED”也开出了牛栏、爱他美6欧元/罐/800g的报价,上千罐起订,与波兰FHU公司报价基本一致。公司客服人员告知,无论是英国还是德国的奶粉,“要多少有多少”,“直接从当地爱他美官方工厂拿货”。
但新京报记者在英国商务部门查询公司信息发现,这家公司最新提交的财务报表显示其总资产仅9362英镑,银行账户总存款仅有6828英镑,且近几年的财务报表相近,这种现金流动情况与其大批量出口奶粉的国际贸易公司并不相符。
事实上,在国内多家外贸论坛和网络上,对这家英国公司的欺诈投诉也不少。一家贸易公司负责人称,他们今年3月也试图采购该公司奶粉,但在把预订金打到公司的土耳其账户后,便失去联系。“这家专门骗做奶粉生意的中国人,向阿里巴巴反映过,但没任何效果,后来又有人被骗。以后宁可进贵一些的奶粉,也不要打款给这种公司。”
乱象3:代工奶粉 伪“洋名牌”
在法国巴黎工作的成都女孩尧垚,常会受亲戚朋友委托从法国购买一些奶粉邮寄回国,“偶尔会碰到亲戚要求买一些很奇怪的牌子,听都没听过。”
尧垚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有亲戚托她在法国买一种叫"Kinber"的法国奶粉,“可问身边的法国人都没听说过,超市里更是找不到”。原来亲戚在成都见到标有“法国原装进口”字样的“金贝儿”奶粉,价格还很贵。
随后尧垚四处寻找,最终得知这款“金贝儿”奶粉并非法国品牌,且在法国当地根本没销售,“最后查清这是一家在成都的‘雅莱’公司生产的,他们只是在法国找了一家代工厂,而很多国内消费者以为是法国名牌”。
成都雅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显示,“金贝儿”奶粉确为该公司产品,奶粉包装上的生产地址为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一家食品加工厂Isigny Sainte Mère(ISM)。
新京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这家本是法国当地一家生产奶酪、黄油、奶制品的综合食品加工厂,产品主要在欧美销售,而近期则被当地媒体称为“中国工厂”。
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婴幼儿奶粉需求剧增,该加工厂的奶粉代工业务也随之增长。截至2014年,其婴幼儿奶粉加工业务已占到该厂业务的54%。产品的海外销售比2009年前增长了2.5倍,其中出口量最大的为亚洲,占总出口量的47%,中国成为其最大的奶粉代工客户。
该工厂官方披露的信息还显示,今年上半年,总投资6200万欧元的婴幼儿奶粉生产新设备建成,而其中三分之一的投资来自中国广州企业合生元。
在伦敦从事代购已五年的张征告诉记者,通常向他咨询、购买代工奶粉的消费者大都来自国内二三线城市,“这些代工品牌往往走的是二三线城市的营销路线,针对想给宝宝吃洋奶粉但预算相对有限的家庭,被家长误以为是‘外国名牌’,实际上这些在国外都是找不到的”。
乱象4:顶风闯关,禁令之下,日本核污染区奶粉仍入境
海淘奶粉里除上述那些真真假假的奶粉外,来自日本核污染区的奶粉也不时顶风闯关。
7月1日-20日,长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邮检办事处在入境邮件中连续截获大批日本东京都、群马县的婴幼儿奶粉。此前,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从入境快件中查获原产地为东京都的奶粉632罐,货值近6万元。
事实上,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国家质检总局当年4月就发布公告,禁止进口日本东京都、埼玉县等12个县的食品、食用农产品及饲料,后来也只对山梨和山形两县产品解除了禁令。
据公开报道,这些日本核辐射污染区的奶粉都是从海外邮寄包裹中查到的。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还指出,奶粉以跨境电子商务B2B/2C入境,且电商无法提供日本政府出具的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证明、原产地证明等资料。
新京报记者在淘宝输入“日本奶粉”,出现1.2万余件产品,主要有明治、和光堂、格力高、雪印等品牌,大部分商家声称是“日本本土”、“日本采购”。记者随机查看10个,结果有8个都产自东京都。
淘宝全球购里的魔力宝宝奶粉店,一罐850g日本原装原罐和光堂婴儿2段奶粉,代购价只要111元,其价格是欧洲奶粉的三分之一,在该宝贝详情中,明确写着厂址为东京都千代田区。淘宝店铺“小S家日本代购”,其“日本本土原装明治奶粉2段820g”售价175元,无论是奶粉生产地址和邮寄地址,也都显示“东京都”。此外,记者在京东商城上也发现了来自日本埼玉县的“禁入”奶粉。
当询问产地时,个别商家会解释称奶粉是经过无核检测的;有些商家则建议消费者去官网查验证书;也有店家无法出示“无核”证明,只称质量过关,自己孩子也在吃。
中国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日本核污染区的奶粉大多是以电商代购、个人代购等形式流入。没检出放射性超标,并不意味着日本核污染区奶粉安全。)
偏爱进口商品 国人人傻钱多?
年初,“去日本买马桶盖”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为之叹息者众。也许之前买外国货的门槛还比较高,要么出国买、要么你得学会海淘。但随着天猫、京东、苏宁、亚马逊等电商纷纷开通海外购页面,买外国货已经变得触手可及。即使同类产品中的国货更便宜,许多国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仍然更偏爱外国货一些。
但是,外国货也并不一定更好,国家质检总局披露的信息就显示许多进口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国际知名品牌。难道真的是国人人傻钱多?
买买买!国人被喻为“会走路的钱包”
这并不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但我们总是能听到中国游客刷新纪录的境外扫货新闻。作为美国旅游协会主席罗杰·道描绘的“会走路的钱包”,中国游客的花钱能力有目共睹。
从最初出国买特产、名牌服装,逐渐发展到买马桶大米,中国游客就差搬水搬空气了。这是典型时代的典型缩影,也是一群人焦躁不安的消费狂欢。
中国消费者不笨
中国人热衷购买海外的品牌商品,有的还都打着“中国制造”的标签。那么到底是什么在促使中国人疯狂抢购海外商品呢?
有新闻称中国人在海外扫货,用集装箱运回中国,有人直斥这种夸张现象“崇洋媚外”。有人总结了中国游客的购物特征,比如非理性、贪图便宜与贪图价高的冲动购物,并指出这折射的是中国“土豪富人”的攀比心理。
这些说法对,却也不对。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认为,中国人偏爱外国货,绝非仅仅“崇洋媚外”或者攀比心理能概括的,实质上是“不安全感”与“信任危机”。
一种商品为消费者所热衷的3个原因
据搜狐财经报道,一种商品为消费者所热衷一定是有原因的,总的来说就是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这3大方面。
从质量方面讲,中国国内一些商品面临信任危机,这从国人仍普遍更相信外国奶粉就可见一斑。日本人认为,日本本地制造的产品品质高于进口产品。而中国却相反,中国人以消费进口产品为荣,认为进口产品品质更好,“洋”的东西就比“土”的强。而且中国出口商品的品质也比国内市场的商品品质好。
从售后服务看,中国商家的服务意识和观念也有不小的差距。在美国等许多国家,顾客退掉不想要的商品是天经地义,不需要任何借口。在中国退货,除非真的质量出现了问题。
最主要的还是价格因素。与国外的品牌官方网站相比,国内品牌专卖店堪称“抢钱”,目前国内的奢侈品零售价格平均比法国高72%,比美国高51%,比香港高45%……加上在国内的物流成本、进场费等,卖到中国的价格就会翻番甚至更多。
假如有更好的选择...
遗憾的是,中国消费者可以改变世界的经济,却依然没有改变国内的生产格局。
为什么我们的消费者愿意跑到日本去背东西回来呢?吴晓波认为这就是“口碑传播”。中国的中产阶级愿意花1万块钱买电饭煲,花2万块钱买马桶盖,这是个有趣的事实。
中国现在真正产生了“中产阶级”,愿意为品质买单。但是我们的一些国内企业有些仍然固守价格战的思维,希望继续用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而忽视了产品的设计、品质、售后服务等“软实力”。殊不知这样却是逼着新生的“中产阶级”不得不去买外国货。
假如国内企业能为消费者提供一款品质更好的产品,只要打动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肯定更愿意在中国买这种产品,而又何必去买外国货呢?(中金在线综合南方都市报、搜狐财经、吴晓波频道)
偏爱进口商品 国人人傻钱多?
目前进口商品的渠道有哪些?
由于网络通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海淘、代购、电子商务等购买进口商品的新兴渠道,但进口商品的一般途径是由有资质境内进口商以一般贸易等形式进口,经过出入检验检疫机构合格评定后,出具检验检疫证明进入国内市场。
目前海淘、代购的进口商品与超市购买的进口商品区别还是很大的:
一是超市购买的进口商品是有资质的进口商通过报关、报检等手续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批量进口的,进口商品是经过官方检验检疫的,而海淘、代购的进口商品是未经检验检疫,以个人邮寄等非一般贸易形式进口的。
二是超市购买的进口商品的进出口商经过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备案,其产品来源与销售去向都是可追溯的,而海淘、代购的进口商品无法通过官方有效追溯其来源。
三是超市购买的进口商品应有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及商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中文标签。而海淘、代购的进口商品则没有中文标签。
如何如何辨别真、假“进口货”
第一招:查看进口条码。
条码国产是69开头,690-694,进口的不是69开头。如果商品上有两个条码,说明是国内分装或者是倒装货。现在也有一些不法商贩,在国外贴牌,倒装,分装进口,这样就不好区分了。进货尽量找源头。国外知名企业为防止造价,瓶装的产品现在多使用先进技术,把标签和说明直接印制在瓶体上,避免换帖。
第二招:查看进口商品上是否有中文标签。
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出口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商品标签必须事先经过审核,取得《进出口商品标签审核证书》,进口商品标签必须为正式中文标签。
第三招:注意查看所选购的进口商品上是否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
“CIQ”是“中国检验检疫”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从2000年开始对检验检疫合格的 进口商品统一加贴的。“CIQ”标志基本样式为圆形,银色底蓝色字(为“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字样,规格有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四 种,背面注有九位数码流水号,该标志是辨别“洋商品”真伪的最重要手段。
第四招: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商品卫生证书”。
该证书是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口商品检验检疫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商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可以说该证书有如进口商品的“身份证”,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商品是真正的“洋货”。出口的东西需要在产品上标明生产地,一般都会有原产地证明。对于水果还需要有进出口检验检疫证明。
第五招:进口化妆品必须有卫生部文号。
进口化妆品必须标有卫生部的“卫妆进字”或“卫妆进备字”文号。此外,进口化妆品还要有“三证”,即“入境货物检疫证明”、“进出口化妆品标签审核证书”、“化妆品检验检疫CIQ标志”。
(中金在线综合中国投资咨询网、网易新闻、新浪、扬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