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投放对南方依靠进口大豆进行饲用加工的企业来说影响较小,但临储释放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北方食品加工、压榨等企业用料短缺,其对后期进口增幅的影响将温和“发酵”。
大豆进口或现15年来首降
据市场消息,德国《油世界》预计,伴随中国政府抛售临储大豆及国内大豆产量攀升,中国大豆进口量或在8月开始的下一个作物季下滑至8000万吨,幅度或达4%,将为15年来中国大豆进口首次出现年度下滑。
参考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可见,从8月开始的2014/2015年度中国大豆进口7437万吨,而2015年8月起至2016年6月,2015/2016年度已进口7565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16.6%。
《油世界》关于中国新年度进口大豆的最新预估,与7月份USDA供需报告预计的2016/2017年度中国进口大豆增至8700万吨数据相悖。国内主流媒体和行业权威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7年度中国进口大豆总量下调将为大概率事件,且不排除中国国产大豆陆续重夺国内市场定价权的可能,进口大豆市场或正面临中国国产大豆苏醒的压力。
国产大豆需求前景广阔
基于玉米“镰刀弯”改革,政策引导结构性调整改种,今年中国大豆主产区种植面积增幅显著。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发布的油脂油料市场供需月度报告显示,2016/2017年度我国国产大豆产量预计为126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00万吨;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产品(000061,股吧)供需形势分析(2016年7月)》预估,2016/2017年度中国大豆播种面积回升至7156千公顷,比上年度增加566千公顷,增幅8.6%;大豆单产将达到1783公斤/公顷,比上年度增加1.2%;大豆总产将达到127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115万吨。
然而,整体来看,国产大豆的产量增幅或仍难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大豆现货市场将呈紧平衡状态,依靠进口供给的形势短期难改。目前国家针对玉米有总量720万吨的进口配额,大豆没有进口配额限制,只是实行单一税率3%的关税管理,但后期进口商检必然常态化,且人们对非转基因国产大豆制品日益青睐以及播种面积增加带动种用消费增加的背景下,国产大豆需求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底价提升刺激种植积极性
未来价格底部抬升有利于种植效益的提高,加上政策引导助推,农户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将受到良性刺激。2016年4月农业部《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大豆生产面积,力争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比2015年增加4000万亩。
4月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今年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2016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2016年大豆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4800元,维持去年水平不变。从今年5月份开始,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大豆补贴标准陆续公布并进行发放。
临储释放缓解市场短缺
7月15日当周本年度首轮临储大豆开拍,30.04万吨投放数量最终成交99.74%,7月22日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临储大豆拍卖,投放的57.93万吨总量最终成交57.34%,除河南全部成交、辽宁成交98.45%之外,内蒙古和黑龙江成交不旺,讷河个别标的溢价440~470元/吨,整体成交标的溢价幅度在10~140元/吨之间,竞拍不及首期火爆。
市场估计中国临储大豆库存为500万~760万吨,《油世界》预计中国政府可能公开出售430万吨陈年大豆库存,目前3200~3300元/吨的临储成交均价明显低于北方3800元/吨左右的市场价格。虽然其出库成本较3500元/吨的大豆进口完税成本仍有劣势,临储投放对南方依靠进口大豆进行饲用加工的企业来说影响较小,但临储释放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北方食品加工、压榨等企业用料短缺,其对后期进口增幅的影响将温和发酵。
目前,美国主产区天气炒作疲态、大豆生长优良率稳定处于历史高位,共同打压市场行情,国产临储大豆开拍深层次抢占市场话语权意义存在,期待伴随种植技术、田间管理提升以及政策补贴引导力度加大,中国国产大豆能重新占领本国供需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