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主要针对长江中下游南部双季稻区的生态特点展开研究,构建湘中东丘岗盆地区、湘北环湖平丘区、湘南丘岗山区技术模式,提升双季稻规模化经营条件下的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轻简化水平。”13日,湖南农业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2017年度重点专项启动会上,项目主持人、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周清明教授说。
此次启动的《长江中下游南部双季稻周年水肥高效协同与灾害绿色防控丰产节本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专项,主要针对长江中下游南部双季稻区的生态特点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条件下农耗时间延长、生育期缩短等问题,研究机插、机直播条件下的增密减氮栽培机理,双季超级稻水肥高效协同机制和全程机械化条件下的穗粒均衡协同机制。着力突破全程机械化配套农艺、水肥药协同高效利用、高产群体质量调控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项目预期在湖南实现常年双季稻面积种植约2200万亩,实现节本增效100元/亩,届时可达到增收22亿元的目标。
周清明称,项目启动后,会紧密“对接”去年该重点研发计划已开展的应用基础研究,也会积极加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设置的湖北、江西、四川等水稻研究项目的横向合作。到2020年,湖南力争实现超高产攻关150亩示范片双季稻亩产1250公斤和万亩示范片亩产1150公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