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刚过,气温渐渐回升,春耕大忙将要开始。在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浙江籍种粮大户项兆旺的心也随着气温快速回暖。年前他担心的一些种粮困难,在刚刚当选副省长的永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关心下正逐步得到解决。他已经等不得过完正月十五,就领着工人下地忙农活了。
项兆旺珍惜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永州人看重、追逐的是“三农”之春。永州人,借势顺势而为,抓住沿海产业转移机遇,破解农业经营机制的难题,重农抓粮兴加工。潇湘源头永州,正以“三重奏”唱响“三农”最强音。
产业强音——
承接转移蕴含大商机小养殖发展成大企业
“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地,滋养了丰富的物产。发展农业,永州似乎有着天然的优势,“永明(现江永县)的米、江华的风、道县的韭菜、宁远的葱”,老百姓口中的顺口溜将其特点描述得漓淋尽致。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农业资源大市却没有成为农业产业强市,永州人守着资源却喊穷。
按理说“据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从永州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部六县距广州仅400公里左右,可谓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可永州发展为何常处于湖南“八九不离十”的位置?
从哪里突破,成为永州人心中“永久”的困惑!
后发赶超、科学发展考量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行动。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了以产业化提升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而历史也给了他们让思路变为现实的机遇: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永州成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市里一班人运筹帷幄,抢抓巧抓良机,使一家家大型央企、民企纷纷登陆,一个个新引进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批批重点项目竣工投入运营……
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永州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和服务,改造传统农产品原材料生产,积极引进全国知名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设立加工基地,鼓励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之开展项目合作,提升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档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把农业资源优势真正变成新的经济优势。
2011年9月,永州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升级跃入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湖南仅此一家。转方式、调结构,永州唱响科学赶超的序曲,农产品加工业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滚滚向前。
“我们将按照‘引外龙、扶强龙、壮小龙、育新龙’的思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承接引进50家以上高科技、高利税、高就业率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旋君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信心满满。
如何将蓝图化为现实?近几年,永州市引导和帮助50家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攀高结贵”,向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挂靠,通过兼并重组、联营联牌、上市融资等方式,加快龙头企业规模扩张和资本扩张,重点推进果蔬和粮油两个百亿产业,支持果秀、银光、金浩、恒惠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综合运用税收、奖补、担保、贷款、贴息、减免等措施,支持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农村能人领办、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使之成为永州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生力军。
“一条蛇胜过一头牛,一只兔不输一头猪。”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石艳萍如此生动形象地推介永州的现代农业产业。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中可以替代当时繁重赋税的神药异蛇,如今,已变成永州市响当当的品牌产业。
1月22日,记者走进永州市异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幽幽酒香扑鼻而入。指着缸中泡的蛇酒,公司副总经理邓舟饶有兴致地介绍,永州异蛇以毒性剧烈著称,但它一身都是宝,药用价值极高。
公司从小打小闹的散养起家,成长为一个集异蛇蛇毒研究产品精加工、休闲旅游的文化养生产业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6000多农户加入合作社,带动每户每年增收6~10万元。
来到位于宁远县的永州舜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少斌直接把记者领到养殖场。“嘘!请大家小声点儿,兔子白天好静!我们这儿的‘九嶷山兔’可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是国家级优质兔种!”
据了解,自2009年上市以来,该公司的产品一直处于脱销状态,开发的九嶷山兔肉系列产品、兔肉辣椒酱、兔排已连续3年荣获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金奖。目前,公司与国内大型连锁超市步步高、新一佳等签订了购销合同,与国际连锁超市沃尔玛的合作正在洽谈中。
据永州市农办主任曹文德介绍,围绕优势农产品,永州市已基本建成了稻米、禽畜、果蔬、竹木、烤烟、油茶、药材七大农产品加工产业。
如今,农业产业化在永州已遍地开花,硕果盈枝。“果秀食品的柑橘罐头食品、金浩食用植物油、科茂林化的水白树脂、湘农山香的油脂加工产品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位。”说起这些拳头产品,永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朱映红如数家珍。目前,虽属于传统后发展地区,全市业已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369家,其中,国家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7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8家。
机制和音——
从问诊种粮卖菜中“寻良药”让农业产销领域“大松绑”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在于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而解决农业经营机制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在永州市副市长舒平看来,目前永州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在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上正在进行有益的探索。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种粮,对一个国家级产粮大县的农民来说,可是“拿手戏”。然而,记者在祁阳县采访时,却听到一件新鲜事。祁阳人竟然把自己的“拿手戏”交给一位从浙江远道而来的客人手里。
项兆旺,53岁,浙江省三门县沿赤乡罗石村种粮大户。他带着20台农机15个工人来到祁阳种地。2011年10月,他与三口塘镇签订为期10年的租赁协议,成立了湘浯种植专业合作社,与9个村680户农户签订了承包合同,承包农田2100亩。
这件事引起一向重视农业生产的张硕辅的注意。“张书记先后6次来调研,彻底打消了我因担心人生地不熟受排挤、租不到田、赚不到钱的顾虑。去年3月19日,在他的协调下,县里专门出台外地人贷款的相关政策。4月份,50万元贷款下来了,帮我解决了购买烘干设备的资金。”项兆旺对记者说。
这样的付出有了丰硕的回报。2012年,项兆旺产出粮食132万公斤,获利143万元。带动劳动力转移980人,提交农户租金53万元。
2月1日下午,记者收到项兆旺的一条短信,他说,永州提供了这么好的种粮环境,他计划3年内承包耕地2万亩。
项兆旺种粮只是一个个案。身为市委书记,张硕辅更关注其整体发展方向和全局意义。“我观察到,项兆旺的生产经营有‘三高’:一是机械化程度高,达90%以上;二是专业化程度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确定专人负责,统一协作管理;三是科技化程度高,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综合防治、控制和减少病虫危害,实行水稻与小麦轮作,而这‘三高’,正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张硕辅告诉记者,永州虽然属农业生产的传统优势地区,但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方式、专业水平、经济实力和生产环境条件等与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浙江大户的到来,势必能带动当地农户发展规模经营、科学高效种田。
项兆旺的示范作用带来了显著效应:2012年永州全市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6075户。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永州市政府出台了“一加一减”的政策:即对种粮大户实行加分奖励,而对不作为的县区、乡镇及相关部门实行减分处罚。
永州市农业局局长周善生介绍,永州市政府对2008年来种粮面积在100亩以上的35个大户每户奖励1万元;零陵区自2009年以来连续4年对6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进行奖励,最高奖金达5万元。
与此相反,对粮食生产不力、监管不力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和末位淘汰,甚至有人被评上了“粮食生产最差乡镇长”。
“机制激活,服务到位,困扰多年的抛荒问题有了明显好转。”永州市农业局副局长杨延生说。
2012年,永州市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自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市9县2区中,有5个县区获得全国或湖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在永州,蔬菜和粮食一样都是“一把手”工程。张硕辅非常重视蔬菜生产流通问题。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蔬菜流通领域环节多,流通慢。
为了减少流通环节,促进经营方式转变,张硕辅针对农超对接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和蔬菜产、销者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谈话。
“超市会不会对我们的菜大开绿灯?货款能不能像和菜贩交易一样及时拿到现金呢?还有怎么组织运输也是个难题。”
“作为超市,要销售最时令、最新鲜的蔬菜,既薄利多销,又能让老百姓买得实惠、吃得放心。”……
2012年4月24日下午,张硕辅在永州中心城区的蔬菜基地——零陵区香零山村调研“菜篮子”工程,聆听这些来自最基层、最真实的声音。
带着这些建议,第二天凌晨4点,张硕辅起了个大早,赶到永州市黄泥井蔬菜批发市场。从菜贩唐先华那里了解到,她每天都要从香零山的菜农手上收购蔬菜,再卖给来批发市场进货的菜贩,一些菜贩还会将菜转手给在菜市场摆摊的下一级菜贩。每次转手,菜价每斤至少得涨2至5毛钱。
在“香零山绿色蔬菜直销超市”里,张硕辅发现,市场上卖到5元一斤的空心菜,直销店里只卖2.8元一斤,其他各类蔬菜也都便宜不少,这样算下来,在直销店里买菜市民能省不少“银子”。
“永州要大力支持蔬菜基地建设,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实现农民与市民、基地与社区直销店、基地与超市对接,才能兼顾菜农和市民的利益,确保蔬菜质量安全。”调研了一天一夜后,张硕辅有感而发。
调研后不到一年,永州市新扩建蔬菜基地118处,共计20.1万亩,在中心城区共发展农超对接直销店110家,直销店日销售蔬菜总量保持在8万公斤以上,占中心城区蔬菜需求量的25%。直销店与27个基地签订产销合同,基地蔬菜直接进入超市、宾馆、酒店、社区,实现了“菜篮子”与“菜园子”、菜农与市民无缝对接,切实解决了“菜农卖难、居民买贵”的问题。
富民福音——
种橘种烟“种”出致富经就业创业构建大民生
“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一千多年前,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钟情于此地的山灵水秀,发下愿为“永州民”之慨叹。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柳宗元的生活愿景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昔日的永州民变成了幸福人。这样的变化,永州的老百姓感受最深。
首先是产业发展给农民增收致富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年秋冬,当湖南省某品牌柑橘遭遇卖难而烂在枝头的时候,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的“回峰蜜橘”却以傲视群雄的高价一路走俏国内外市场。八九月份,柑橘还挂在树上,各地客商就纷纷慕名前来,包下山头,指山买橘。
“回峰蜜橘”缘何如此走俏?“这得益于区党委、管委会积极扶持‘回峰’柑橘品牌,不断改良品种、错开季节,在生产指导、市场监管、运输销售等方面狠下功夫。”永州市农办副主任刘新峰道出了关键。
如今,蜜橘树变成了回龙圩管理区的“摇钱树”。2012年,管理区户均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果农有十多户,10万元以上的有200多户,其余果农也基本上达到5~10万元。
树上结蜜橘,地里产“金叶”。烤烟作为永州传统优势产业,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好门路。2013年年初,从国家烟草局传来的一个消息让永州的烟农振奋不已,经国家烟草局质量检查组认定,永州收购的烟叶工商交接合格率为65.68%,比去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位居湖南省第一。
永州市委、市政府把烤烟作为重要的富民产业来抓。2012年,永州市收购烟叶73.6万担,比去年净增产12.5万担,总产创1997年以来新高;全市烟农种烟总收入9.23亿元,户均增收2.15万元。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永州的烤烟大县,全县共有烟农2345户,种植烤烟5万亩,2012年总收入1.4亿元,人均收入2400元,人均增收800多元。白芒营镇瓮嘴村村民荣班胜就是受益者之一。2012年,他在大路铺镇流转了208亩地,一年下来,种烟纯收入达25万元。成为大户的他最近正忙着协商土地承包事宜。
产业活了,收入多了,永州的大民生工程也随之活跃起来。
“城乡统筹示范工程”、“新农村示范片工程”、“交通干线乡村风貌工程”“三大工程”共同发力,通过办点示范和整体推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全市共完成农村公路改造873公里、危桥改造148座,建成农村客运站2个、招呼站230个。江永县刘家庄村把新农村建设与实施村庄综合整治项目结合起来,集中连片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湘南新农村第一村”。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广袤的农村。2012年,永州市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就业和社会保障达到新水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
民生答卷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固然得益于永州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不断积累起来的财力,但更取决于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的执政理念。
这几年,永州财政保障民生支出持续增加,2012年占到财政总支出的70%以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的幸福之音深入人心,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3%,蓝山县农民在村卫生室看病自付5元、乡镇卫生院门诊自付10元、住院自付100元,其余由新农合资金全额补偿的“5+10+100”补偿模式在全国得到推介。
涔天河水库扩容,相当于在湘南地区再造一个“洞庭湖”,这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约130亿元,竣工后将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00多万亩、新开耕地25.8万亩、每年新增3.7亿度优质电能,不仅为建设高产优质的商品粮基地创造条件,还可解决长株潭等省内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占补平衡。2.5万移民的安置、就业工作也得到妥善解决。
2010年,拥有诸多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的蓝山县率先在永州推出“9+3”职教模式,即除九年义务教育之外再加三年免费职业教育,为湖南乃至全国打破企业“用工难”,农民“就业难”,职业教育“招生难”的怪圈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前厂后校”、“校企合作”、“订单教学”、“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先后与县域内20多家企业合作开设电子应用技术等专业的“订单就业班”,新型农村实用人才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家门口的企业。
如今的永州,“三农”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正在奏响,铿锵有力而又美妙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