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8日电(记者王泓漓 罗丹)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2012年全球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来自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52.6412万件,超过美国的50.3582万件,成为世界第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也曾表示,中国要从“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转变。对此,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一德做客人民网知识产权频道时表示,中国成为“专利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要防止低质专利、泡沫化和“睡眠专利”。
马一德指出,要从知识产权“大国”变“强国”,首先要看知识产权数量的递增,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知识产权的质量——多少专利成果被商业化?多少专利成果用在企业产品中?多少专利被交叉、被许可?专利给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分别是多少?提高了多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是知识产权创新主体,企业是否从专利中“尝到快乐”、带来效益、提升士气?“例如华为、中兴,它们的专利就提高了企业很多士气。它可以到美国、非洲收购,在世界上畅通无阻”,马一德说。
中国应该促进一批像中兴、华为那样的企业,到世界各地去彰显中华民族产品的优势、技术的优势、文化的优势,这样才算真正做到成为知识产权强国。马一德表示,成为“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加大对专利审查的把关,防止低质专利、防止专利泡沫、防止睡眠专利,从而提高专利质量。
对于中国专利申请量的分布比率,马一德认为,大部分的“睡眠专利”都来自于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发明专利的比率在7:3左右,而大部分实用新型专利无法得到转化。由此看来,在所有的专利申请中,至少有70%是睡眠专利。”
马一德认为,应多观察中国企业在美国、欧洲申请专利的情况如何,再对比日本、韩国两个邻邦,便能折射出中国专利的质量。他认为,中国的企业“必须一步步地走好”,尤其是在提高专利质量上下工夫,把专利商业化运作,把专利变财富,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