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罗丹、王泓漓)“企业想有核心竞争力,企业领导者要变成知识产权的通才。”这是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一德今天在做客人民网知识产权频道时提出的观点。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全国知识产权局长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指出我国需要从专利数量向质量转变。对此马一德认为,中国迈向专利强国,亟需加强知识产权理念的普及和知识产权文化体系的建设。“要实现专利强国,知识产权文化的孵化非常重要,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刻不容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被纳入国家全局发展的战略之中,企业被认为应该是国家创新的主体所在。“企业需要盈利,但不需要无限的重复、创新的趋同,什么东西赚钱我就做什么,这样的理念是错误的,只会导致恶性竞争。”他认为,企业应当把精力放在怎么把知识产权变成企业的财富、社会的财富上去,这就不仅要进行技术的商业化运作,更需要法律的系统培训,“企业的领导者需要变成知识产权的复合型人才”。马一德认为,应对企业家及高管进行知识产权专业培训,深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理念,从而形成企业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在美国签署专利法的是总统,在日本则是首相。”马一德表示,抓知识产权,一定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头号大事,尤其当企业“走出去以后”,一定要是企业“一把手”亲自抓知识产权,而不是企业法务或律师部门。“一把手”必须像抓营销、抓销售、抓组织、抓人事一样抓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系的重要因素。
同时,马一德提出在中小学开设知识产权专门课程的建议,并作为议案在今年北京市“两会”上提交。“小学是知识产权的启蒙教育阶段,要让小学生知道,知识产权是用于创新、创造。中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要让中学生敬畏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大学要进行专业化教育、普及教育,让大学生知道如何去创新,如何去利用知识产权的游戏规则提高科技含量、技术含量,为企业或者为机构作出贡献。”
马一德认为知识产权普及还应纳入普法教育。“知识产权不是个空虚的概念,而是具有创新意义、具有法律效力的体系。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知识产权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怎么去运用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