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指出,大多数外国观察人士只注意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需完善的现状,而忽略了过去20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新加坡《海峡时报》近日刊发英国政府知识产权顾问委员会前主席伊恩·哈维的文章称,中国即将成为一个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创造大国,今后20年,会有大批中国专利席卷美国和欧洲,这将使得中国能够统治重要的技术领域。这源于中国对知识产权对于经济增长根本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有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创造发明能力。
文章指出,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包含三个方面:基础的法律,获得专利权的费用和质量,保护这一权利的有效性和成本。
从全球标准来看,中国的知识产权法也是高质量的。中国法律赋予外国公司“权利”(专利和商标)的质量、成本和时限与其他国家相比并不差。
赋予外国人的知识产权“权利”一般都质量较高,费用便宜而且及时。20年时限的费用是2万美元到5万美元——中国专利的成本是八国集团国家的约十分之一。专利的时限比欧盟和日本短,但比美国稍长。
此外,中国专利权的执行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更廉价也更快,但中国各地会有差别——正如在欧洲一样。最高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会进行一些复杂的判决。知识产权权利的执行有了很大的改善,专利或商标在中国的司法和行政系统一般都能得到保护执行。
与认为外国专利在中国无法得到保护的普遍看法相反,90%外国人在中国打的专利官司都能赢,而在美国这个比例是30%到40%。中国政府似乎很在意大多数未解决的问题,并且会介入解决。
文章认为,大多数(尽管不是所有)西方公司在中国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都是出于自身的原因,比如它们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在中国申请专利或商标权。
中国领导人看来已经很清楚地认识到知识产权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他们的行动也表明,中国旨在建立起能被理解和使用的世界级知识产权法律和执法体系。
中国的公司和大学认识到,如果他们能发明下一代的高清电视或手机,他们就能用这些专利设立全球标准。尽管仍存在问题,现在的状况要比许多外国观察人士所认为的好得多。
文章称,对西方企业来说,中国既是威胁又是机遇。威胁是,它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会带来更多的自主技术,这对外国企业是不利的。而机遇在于,这种技术是可以得到的,而且专利保护已经开始变得像任何发达国家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