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版
  • 绿色绥中|绿色|绥中|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绥中县现代农业联合会


  • 网站首页
  • 政府扶持
    绥中概况与动态
    政策导向与扶持
  •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资讯
    现代农业技术
  • 农业休闲旅游
    文化历史传承
    风光景点掠影
  • 现代农业联合会
    联合会动态
    联合会服务
    下载中心
  • 绿色绥中平台
    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大农业产业
  • 农业管理平台
  • 关于我们
    平台介绍
    联系我们
  • 绿色商城
新闻速递

资源环境
科技动态
乡村建设
智慧农业
综合时讯
行情快讯
扶贫致富
种业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速递 >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

八月份苹果园如何管理

8月份,苹果中晚熟品种进入果实膨大期,肥料补给也是一管理要点。另外还要做好夏季修剪的工作。8月份,苹果园有哪几项管理要点呢?

病虫害防治。喷好以波尔多液为主的剂,交替使用内吸性剂,防治苹果早期落叶病发生;虫害方面,防治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等鳞翅目类害虫。8月下旬树干绑草把,诱集红蜘蛛等害虫越冬,次年解冻前解下烧毁,以降低虫口密度。

雨季用药要注意以下几点,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1、选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可通过作物茎叶吸收迅速传导到各个部位,其药效受降雨影响较小。2、选用击倒力强的农药,能迅速发挥其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从而避免或减少雨水对药剂的淋失。3、选用耐雨水冲刷的农药(如:波尔多液)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抗冲刷能力,适合在雨季施用。4、选择无雨时段施药,在药液中加入粘着剂:加入粘着剂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施药后24小时内遇雨,要重喷一次,重喷时适当降低喷洒浓度。

肥料补给。1、果实迅速生长发育、着色成熟期,要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以利于果实发育、着色和花芽分化。结果果树追施硫酸钾复合肥0.5-1.5公斤/株。同时,结合喷药,为此每隔15-20天,喷一次0.3%的磷酸二氢钾或其它光和微肥。2、结果果树应及时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一般株施0.1-0.2公斤磷酸二氢钾和0.3-1公斤硫酸钾复合肥。3、中耕、排涝:及时中耕锄草,注意雨季排水,以防涝害。进入雨季,大部分果园杂草丛生,势必造成果园病虫害蔓延。立秋后,草已老化,此时喷草甘膦200倍液,每亩用药1-1.5千克,生长季节中连用两次即可控制。果园特别是核果类果园要及时排涝,以防涝害造成的死树和根部病害发生。

夏季修剪。1、拉枝,果树拉枝较好在夏末秋初时(8月中旬至9月中旬期间)进行。此期间,枝条柔软,可塑性大,可按照整形要求,开张枝条的角度,或改变枝条的延伸生长方向。2、疏枝,8月上旬对辅养枝过多的大树,可疏除部分大枝,徒长枝、直立枝、过旺枝也要视空间予以疏剪,以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提高花芽质量。3、抹芽,及时抹除枝干和剪锯口萌发出的无用萌芽和新梢。

果实管理。中熟品种的套袋果实,从8月中下旬开始去袋。双层袋应先去外层袋,3~5天后再去内层袋;单层袋先将纸袋纵向撕开,残袋留在果实上,3~5天后去掉。注意选择在一天当中袋内外温差小时去袋。去袋后进行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处理,促进果实着色。采收前易落果的元帅系品种分别于8月中旬、8月底即采前一个月、半个月各喷一次30~4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防止采前落果。

除草防涝。高温多雨季节利于杂草生长,根据果园内杂草的高度及时进行刈割,避免杂草过高影响果园通风性。多雨季节要注意及时排出果园内积水,减少果树浸水时间。

点击次数:559   更新时间:2020-08-11 14:08:02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 秋茬番茄第一穗果实空心如何防治?   下一条: 品质决定价格,提高桃子品质要做好这几点

相关文章

  • 昭阳区中河村“一村一品” 助力乡村振兴
  •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 的实施意见
  • 联想佳沃推出新农人+粉丝模式 原来社群电商是这样的
  • 安徽省已建设数字农业应用场景1196个
  • 汤森路透拟35.5亿美元出售知识产权与科技业务
  • 农业农村部部署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
  • 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平台简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辽宁田野餐桌现代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辽ICP备16000068号

辽宁省绥中县绥中滨海经济区 | 0429-6683347

Powered by MetInfo 5.3.3 ©2008-2017 www.metinf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