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庄主是中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首席自媒体,致力于产业链资源对接、社交平台搭建,提供行业全方位解决方案。
先进的东西当然有可取之处。但是这种学习一定要追根溯源,而非照虎画猫。学习台湾的休闲农业,首先要学习的是台湾庄主那份对于大自然的热情,对休闲农业的真爱,这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前提。其次,台湾休闲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闭环,我们要捋清其发展脉络,不求抄捷径,但求少走弯路。
这是个学习热的时代,社会上各种总裁班、EMBA班、领袖班不一而足。老板们也乐此不彼,虽然第一学历很可能是不入流的大专,但掏了高价学费以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说起那个谁谁谁是我清华、北大或长江商学院的同学。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盲目的学习同样可以“改变”命运。前两年流行的一篇文章《读完总裁班后,我的企业终于倒闭了》,让许多老板感同身受。同样,在各地走访时候,庄客也听到不少庄主诉苦:台湾的休闲农业全球领先,自己去了不下五六次,虚心学习,认真落实,但农庄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善,相反却经营越来越困难,近乎走向倒闭的边缘,这是为何?
这让庄客想起近两年流行的海底捞现象,许多企业纷纷派驻高管前往学习,甚至还有派卧底去探秘,但最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复制成功。归根到底,不是海底捞有什么秘籍,也不是服务有什么高深学问,而是你只看到服务的流程环节、标准要求,而忽视了这种服务背后的成因、逻辑、组织配套支撑,甚至是历史背景,那么复制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休闲农业同样如此,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系列的相关配套、以及特定的人为因素,脱离了这些,单纯模仿农庄的配套服务、设计样式、服务模式,都不足以让你的农庄取得真经,甚至还会南辕北辙。在此,庄客想举三个例子来说明,台湾休闲农业你“学不会”:
1、“开民宿的阿婆”你学不会
有一位老板,去台湾考察,看到一位60岁阿婆居然投资开了一家民宿,内部陈设极其前卫、时尚,生意火爆,令人惊叹。问其保持运营活跃的秘诀,答曰:全靠义工帮忙。那位老板想,人家60岁还可以开民宿,我为啥不能?他能请义工,我就不会?于是回来后,开始照着投资民宿。结果,营业不到一年,关门大吉。
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同样是义工,两岸的发展状况完全不一样。在大陆,我们看到最多的志愿者是热心助人的学生和年轻人,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出于工作和经济压力,愿意拿出一定时间去做义工的非常少,关于志愿者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也相对有限。但是在台湾,义工包括各个年龄段和各个社会职业的人士,还建立了公司式样的治理机构。
客观来讲,义工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台湾,甚至有钱人家的富太太也固定时间做义工,他们把做义工当成对社会的尽责,没有什么功利目的。著名学者胡适生前说过,“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重要。”
具体到民宿上,在大陆,也有一些志愿者愿意到民宿或客栈打工,换取免费吃住和空闲时间的游玩,当做“穷游”的一部分。但这种形式存在着明显的隐患,这些人和民宿老板的目的完全不一样,尽职心态和专业程度难以保障。但是在台湾,很多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义工,出于回报社会的目的来做义工,两者相比,后果不难猜测。
2、对农庄的真爱你学不会
台湾休闲农业以文化内涵丰富、时尚创意前卫著称。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前提:庄主对休闲农业的真爱。台湾休闲农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特别热爱乡村田园生活,许多人投资建设休闲农庄的初衷,甚至是为了圆儿时一个梦想。
相反,大陆地区绝大部分农庄和乡村旅游的投资者,大多是在其他商业领域成功以后,有了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政府资源,并看到了休闲农业的未来前景,跨界而来。两者的区别,决定了对于短期暴利的追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的根本不同。
更重要的是,这份对乡村和农庄的热爱,使得他们把农庄当做自己的艺术作品,不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理念。在台湾农庄,不论大小,都能使客人感受到庄主的艺术风格和个人追求。
许多庄主到台湾去学习,原封不动地照抄这些农庄的创意。但是随着90后崛起,创意更迭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创意项目你还没模仿完工,人家新的项目就又开始风靡。没有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只靠抄袭来的创意,很快就会被淘汰。
3、“大学生青年返乡”你学不会
在台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许多都是受过良好教育和培训的大学生。台湾农政部门还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青年返乡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使得整个产业的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一些大陆农庄老板参观以后,茅塞顿开,回去立刻解聘了原来的雇佣的村民,开始高新聘请了大学生前来。但是,不就他们就发现,这些大学生非但没有提升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工作主动性甚至不如农村大妈,辞职跳槽率还异常之高。
不得不承认,在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里,鲤鱼跃龙门、进城生活、捧个铁饭碗,这些才是功成名就的标志,即便是在高校的农林专业,绝大部分毕业生也愿意留到市里的研究所,而不愿意到农村去工作生活。尽管他们也都承认,一线的基层工作更有利于积累经验。
其次,和传统景区旅游相比,尽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份额不断攀升,但仍处于陪衬的地位。目前,我们近乎所有高校都设有旅游专业,但休闲农业相关的专业和研究却少之又少。这些旅游专业的毕业生,最后也都到旅行社和景区就业,极少愿意主动到休闲农业去。
在台湾,台湾大学、屏东科技大学等院校都专门开设了休闲农业课程,开展休闲农业的教学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休闲农业的理论。这些高校的专家学者还承担起大量的研究、实际咨询等工作,不仅为休闲农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还培养了休闲农业的就业氛围,引领了大批大学生主动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去就业,实战理想抱负。
这只是三个例子,更多诸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决定了参观三五次台湾农庄,即便把项目策划书、规划设计图原封不动拿过来,最后的结果不是东施效颦就是邯郸学步,让人贻笑大方。
庄客认为:先进的东西当然有可取之处。但是这种学习一定要追根溯源,而非照虎画猫。学习台湾的休闲农业,首先要学习的是台湾庄主那份对于大自然的热情,对休闲农业的真爱,这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前提。其次,台湾休闲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闭环,我们要捋清其发展脉络,不求抄捷径,但求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