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郑瑞发在整理菜摊。
图为孙华丽为顾客拿菜。
当你在家门口菜市场讨价还价时,当你吃着可口的新鲜蔬菜时,可曾想到有这样一批菜场小贩,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吃苦耐劳,充当着田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搬运工”。他们方便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却难融入城市,哪怕一个小心愿都成了奢望。许多城里居民生活离不开菜市场,稳住菜摊子,才能稳定“菜篮子”。请关注菜场小贩的生存状况,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关心。
批菜——
每天凌晨雷打不动去进菜,没有假日,他们是田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的“搬运工”
又是一个大风天!12月4日,凌晨4点,夜幕里的北京寒风刺骨。位于东五环环铁桥下的东昌利华农贸批发市场车来车往,菜场小贩郑瑞发开始一天的忙碌。
“今天来晚了一点,平时都是定3点的闹钟。”郑瑞发说着从口袋里掏出批菜的清单,认真确认了一遍。
7年前,郑瑞发跟妻子孙华丽从河南淮阳县农村来京,在团结湖社区菜场卖菜。每天凌晨去批发市场进菜,是他雷打不动的事,“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不能生病,咱挣的就是辛苦钱。”他乐呵呵地说。
“这个批发市场可能要拆了,不过大洋路那边的更大,以后就去那边批发。”说着,郑瑞发快步走进市场,轻车熟路地钻进一个简易篷里,走到一堆装满蘑菇的泡沫箱前,用手电筒照着仔细查看,选定满意的一箱。接下来讲价、上秤、交钱,最后在箱子上标上“208中站”的记号。
接着他又快速钻进另一个帐篷,“空心菜怎么样?”“保证没问题。”简短的对话后,郑瑞发说:“208中站,送快一点啊!”
郑瑞发介绍,为节省时间,只要报出车牌号和停车位置,批发商就会把菜送到你车旁。整个农贸市场里,三轮车进进出出,有条不紊。
绕帐篷转了一圈,郑瑞发来到市场中间地带,这里停满了大卡车,一车车绿绿的圆白菜、橘红的胡萝卜在灯光照射下鲜嫩亮丽,车主们穿着军大衣围在一起。
“每个摊位位置基本不变,到哪家进菜基本也是固定的,时间久了,都成朋友了。”郑瑞发说,“他们更辛苦,夜里1点多就到了。”
早上6点,天还没亮,郑瑞发批全了今天所需的菜,回到自己的面包车前,又核对了一遍:“今天批了20多样菜,比平时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