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蕲春县,有个“义务村官”。任职3年,他为村里捐资筹资,修通村组公路,清开灌溉水渠,解决用电难题,建成党员活动中心,帮助30多家危房户迁入新居。3年来,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工资分文不取,补助分文不要,就连差旅费招待费都自掏腰包……
他叫余绍华,今年46岁,现任横车镇长石村党支部书记。
高中毕业后,余绍华经过20多年的商海打拼,有车有房,有了自己的公司,在县城安了家。但余绍华铭记老党员父亲的教诲:致富不能忘本,他追求进步并成为了一名党员。
2011年春,长石村推选当家人。当时村集体不团结,村里大小事情无人过问。村里的老党员找到镇里反映情况,要求镇委派年富力强的干部到村主持工作。镇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出面征求余绍华的意见。他说:“只要党员群众信任,我就是脱掉几层皮,也要把村支书这副担子挑起来;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改变长石贫穷落后的面貌!”
长石村有536户人家。全村2/5的房子是年久失修的土木房,墙体断裂变形的危房有60多户。就在余绍华上任的前几天,一户村民的房子在雨中倒塌。村民的住房现状,让余绍华十分震撼。他在支委会上说:“乡亲们住在这样的危房里,我睡不着!”
余绍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采纳群众意见,整体布局,科学设计,拆掉危房,启动安居工程。宅基地由村里统一平整,水电由村里统一安装,房屋由设计院统一设计,路面硬化,环境绿化,池塘净化等,全由村里负责,不要群众一分钱。建房过程中,禁止村干部插手工程,禁止开发商介入,全部由农户自建。仅此一项,就为每户农民节省开支10多万元。
在启动安居工程的同时,村两委集中精力解决村民反响最为强烈的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问题,使一度紧张的干群关系得到缓解。
交通不便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泥泞的土路让长石的祖祖辈辈出行艰难。村里没有企业,要修通村组公路,只能自力更生。余绍华带头捐款10多万元,多方筹资160多万元,修通水泥路面7.6公里,当年实现了通村通组公路全部硬化。
2000多米的长石水渠年久失修,每逢天旱,农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庄稼枯死。余绍华组织大型挖掘机,对水渠进行了全面清淤和整修,当年恢复了灌溉功能并且没要村民一分钱。
电压低一直是困扰长石村民的难题。余绍华多方奔走,请来电力系统的专业人员,对全村电路进村勘察,理顺线路,加装3部变压器,使老难题顺利解决。
村看村,户看户,农户看干部。发挥党员作用,支部班子是关键。余绍华的座右铭是:“苦事难事我先上,一切以我为标杆!”村里修路缺资金,他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动员亲朋出力流汗。在余绍华的动员下,长石在外的成功人士累计捐资40多万元。
上任之初,余绍华在支部会上对大家说:“我回村里当支书,一不要工资,二不要补助,三不报销任何费用。只要大家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有人以为这只是新上任的村支书说说大话而已,但余绍华却把这话当了真,从2011到2014年,他年年兑现承诺。
3年来,余绍华从村里拿到的,是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是干群关系的融洽,是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