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坡村体验竹竿舞。
“谁不说咱家乡美。”如今,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农村居民说出这句话,可谓底气十足。底气从何而来?源于陵水乡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近年来,陵水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乡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旅融合发展等方式,打造出一个又一个靓丽宜居、产业兴旺、特色鲜明的村庄,一幅村美民富的画卷正在陵水徐徐展开。
A
乡村治理有效美化环境
在光坡镇老欧坡村村民陈昌莲家里,摆放着蓝色、灰色两个垃圾桶。“蓝色垃圾桶装易腐烂的垃圾,其他的垃圾倒进灰色桶里。每天都有保洁车驶进村里,挨家挨户清运垃圾。”陈昌莲说。
近年来,陵水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保洁机制及一系列监督考核办法。昔日“垃圾随手扔,污水随处倒,粪便随地见”的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村容整洁、屋舍干净、草木葱绿的美丽乡村越来越多见。
“保洁员将村民家中垃圾收集后装载上车,运到村里固定的垃圾收集点,随后集中运往镇上的中转站进行压缩处理。”陵水县园林环卫局局长董艳介绍。
“城乡环境治理,不能光是政府出力,还要积极动员村民参与,这样才能标本兼治。”董艳说,为此,陵水在农村开展“卫生之家”评选活动。
“想要评上‘卫生文明户’,不仅要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还要做好垃圾分类。”老欧坡村村民陈爱华在评比活动中获得了“卫生之家”称号,颇为自豪地分享着经验。
除了“卫生文明户”评选,在县级督查层面,陵水成立了专项督导组,不定时进村暗访卫生情况。“每月对各乡镇进行交叉检查排名通报,连续3次排名末端的乡镇,县委、县政府将进行问责。每季度的考评情况将作为年终评先评优依据,以此大力推进乡村环境治理。”董艳说。
此外,陵水还通过“党员活动日”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广泛带动村民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情。
B
基础设施建设品质升级
“臭水沟变公园了!”在文罗镇坡村,看着身边的变化,村民黄爱村非常欣喜。
原来,她家附近是一处生活污水汇流之地,这让她们一家颇为烦恼。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当地政府利用人工湿地技术,融污水治理与景观打造为一体,原来的污水汇聚地变成了有花有草有喷泉的湿地公园。
与坡村一样,通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陵水大部分农村面貌得到全面提升。“在打造美丽乡村过程中,我们扎实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排污、垃圾处理、旅游配套设施等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品质升级。”陵水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6年,陵水选定大里地区打造成为全域旅游示范乡村,以“世外桃源,梦幻黎乡”为主题,凸显其自然资源禀赋和黎族文化特色。随之,原来的土路得到硬化,排污、垃圾处理设施得到升级,并建起了村民公园、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等。
此外,陵水县政府还做了旅游硬件设施优化,通过立面改造、种植花草,让村庄崭新靓丽;通过建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设施,吸引游客过来享田园安逸……
“过去,游客看看大里瀑布就离开了。如今,民宿、农家乐等配套旅游设施建好了,游客可以白天观瀑布,品尝黎族长桌宴,晚上住民宿,留下来过夜的人越来越多了。”大里驻村(区)第一书记韩斌说。
“过去,村民们要买农具、家具电器等大件物品,需要到县城。如今,农村淘宝发展,山里人都爱上了网购,便宜便捷。”大里农村淘宝服务站合伙人黄阳阳说,“村淘”能够红火发展,与光网、路网的建设离不开。
C
农旅融合发展人气兴旺
今年4月,2018年(第六届)海南乡村旅游文化节在陵水举办,包括乡村旅游推介会、乡村旅游文化图片展、海南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论坛等在内的九大活动,吸引岛内外许多游客前来体验,为日渐兴旺的陵水乡村游再添了一把火。
近年来,陵水充分挖掘自然风光、生态农业及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把美丽乡村创建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着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形成农旅融合、城乡一体发展格局。
得益于此,陵水一些原本交通闭塞、产业单一的村庄变成了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景区。在大里地区,游客赏瀑布、跳竹竿舞、吃长桌宴,体验田园之乐;在坡村,游客穿红军服、吃革命餐、听革命故事,了解红色文化……
作为“农业+旅游”的另一个品牌活动,陵水(光坡)圣女果采摘季暨乡村休闲游活动已成功连续举办了4年,让光坡镇武山村、妙景村、红角岭、凤凰农庄等乡村旅游点声名渐响。骑行在田园中,体验采摘乐趣,成为陵水每年与游客的约定。
借鉴圣女果采摘季活动经验,今年陵水还推出了芒果采摘季暨乡村休闲游活动。经过美丽乡村建设的英州镇走所村,美丽村容显现,在活动中被选作分会场,迎来了众多游客,村民们也初尝到“旅游饭”的香甜滋味。
游客的到来,也意味着带来了收入。灵芝、蜂蜜等农产品变得畅销,村民们还可以通过为游客表演舞蹈、八音演奏,或者自己经营小生意等方式获得务农以外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