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的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从未想过,一辈子“土里刨食”的他会走进工厂,成为拿工资的技术工人。
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家住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当地农民世代务农。人均耕地少、土地产出低等原因,令当地人难以走出贫困。
“全家人吃喝、花费都得靠地里的收成,日子一直紧巴巴的。”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回忆,全家4亩玉米地,收成好时年收入近1万元,但这些年有两个孩子读书,“压力挺大的”。
2017年,安徽海螺型材有限公司在皮山县工业园区正式投产,在当地大量招聘工人,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闻讯赶来报名。尽管没有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但经过企业免费培训,他很快成为生产流水线上的一员。
没多久,阿不力米提·艾合买提顺利转正,收入也从最开始的每月1000多元涨到3500元。领悟力强、又肯吃苦钻研的他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带了3个徒弟。
如今,已有600余名当地居民在海螺型材公司就业。为帮助他们快速转型为成熟产业工人,公司从内地调派多名管理经验丰富、操作技术过硬的人才前来指导。从工作服的穿着标准、上下班打卡计时,到操作流程规范可溯,每道环节都有一对一培训。每年,公司还选拔20名优秀员工去乌鲁木齐进行“升级版”培训。
每年12月至来年3月,型材生产企业便进入“冬休期”。利用这段时间,企业还为少数民族员工进行语言、企业文化、职业技能的集中培训。“冬休期”正常保障员工的“五险一金”,每个月还为员工发放1200多元的生活补贴。
企业负责人余招友介绍,目前企业员工以皮山当地农民为主,今后还计划每年新增300个就业岗位。
“一个人稳定就业,一家人就能实现脱贫。”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指挥长张明说。为此,他们不断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多措并举吸引企业进驻,着力解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难题。
2011年,在安徽省的大力支援下,在皮山建起了3.56平方公里的通水、通电、通路、通气、通邮的安徽工业园。园区还开辟了小微企业融资“绿色通道”,注入1500万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助保贷”政府风险资金池。
此外,安徽援疆还以“龙头企业+贫困户”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海螺型材有限公司在内65家安徽劳动密集型企业赴皮山县投资兴业,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商贸物流、旅游等产业。目前,已有32家企业正式投产运营,吸纳千余名当地农民就业。
“虽然从运输距离上看,企业每吨原材料增加了200多元的成本,但皮山县劳动力充足,解决了企业最头疼的招工难问题。”余招友说,预计“十三五”期间可解决本地就业人口1500余人。
除此之外,安徽省援疆前方指挥部还实施“千人赴皖就业计划”,不少新疆农民子女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安徽合肥、淮北、安庆等9个城市15家企业务工。目前,已有组织转移3111人赴皖务工就业。
张明介绍,今年安徽省推动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万户贫困家庭“一户一就业”,在当地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力促皮山县51个村11413户、43925人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