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海南绿意盎然,瓜果飘香。为期5天的海南冬交会落下帷幕,吸引近两千家企业参会参展,包括来自34个国家的138家境外企业。
已经举办了21届的冬交会,不仅成为连接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载体,还是海南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窗口,见证了海南热带农业强品牌、重开放、筑高地的现代化之路。
强品牌:“南菜园”热带农业结硕果
每年出岛近400万吨瓜菜、200多万吨热带水果,海南成为全国人民重要的“南菜园”,农产品品牌渐行渐强。截至目前,海南已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8个,全省累计认定名牌农产品115个、无公害农产品1163个,成为吸引各地市场的“金字招牌”。
冬交会期间,海南公布海南芒果、海南莲雾等十大省级农产品公用品牌,打响了“海南农品,四季领鲜”的品牌宣言。海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黄正恩说,针对农业品牌“小散弱”,同类产品各自为战的问题,海南整合各市县区域品牌和各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农产品公用品牌,按照标准、规划、设计、追溯、管理“五个统一”进行打造,“抱团”闯市场。
在澄迈县桥头镇,农民利用富硒沙地种植的“桥沙地瓜”口感甜糯,每斤能卖出11元高价,造就了年产值4亿元的大产业。该品牌负责人姚晓莹说,“海南地瓜”品牌通过冬交会广泛传播,桥沙地瓜也吸引了北京新发地等市场的客商前来洽谈合作。
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水土资源,绿色发展正引领海南农业提质增效。在白沙黎族自治县,黎族青年符小芳带领村民种植的“五里路”有机茶通过认证,远销海外。
重开放:“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方兴未艾
一个多月前,海南省与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省缔结友好城市。如今,保加利亚“三宝”酸奶、玫瑰油和红酒在冬交会亮相。在“一带一路”国际馆,3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种产品吸引市民游客争相选购。
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之际,冬交会成为海南开展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今年9月,澳大利亚农业龙头企业璞乐农业公司进驻海南。该公司在冬交会上展出了小西兰花等专利农产品。
“通过签订互换协议,我们将无核荔枝引进澳大利亚,把澳芒等品种带到海南种植。公司正在海南建设基地,推动更多专利农产品在海南大规模种植。”该公司董事长吉赵智说。
以农业科技为纽带,海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日益紧密。在参加冬交会期间,斯里兰卡西方省省长顾问佩雷拉表示,斯里兰卡在水稻、瓜菜等热带作物方面有广泛合作空间,将加快从海南引进农业种植加工技术。
近年来,越来越多“洋学生”来中国“学种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累计为95个国家2000多名学员举办了60多期国际培训班;2017年至今,两批印尼留学生来到三亚市南繁科技研究院,系统学习了南繁育种栽培技术。
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近年来,南繁杂交水稻企业到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种水稻约9000万亩。隆平高科等一批南繁企业立足海南,到海外建立科研试验点和示范基地,使更多国家共享南繁成果。
筑高地:中国最大自贸区擦亮热带农业“王牌”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前提和底线目标。”冬交会期间,海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指出,海南80%的土地、60%以上的户籍人口在农村,农村是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参与自贸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今年4月,海南迎来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历史契机。建设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琼海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一中心两区三基地”,为海南擦亮热带农业“王牌”指明方向。
在位于三亚南滨农场的中国农业大学作物育种海南基地里,科研人员刘波正在查看水稻长势。从科研人员四处奔走找农民租地到土地供应服务完善,海南完成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26.8万亩全部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用途管制工作。
针对南繁建设管理立法,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完成《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建设规划(草案)》编制;开展官方动物集中隔离区、水产隔离中转研发基地、官方植物隔离区等选址的研究论证……半年多来,“一中心两区三基地”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海南热带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徐宏源指出,自贸区建设将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海南种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农业农村部支持海南创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优势区,将促进海南热带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