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显示,由于化肥、农药等大量使用以及密集耕作,水体污染、土壤质量下降问题愈加凸显。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过四成。另据环保部调查,目前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主要是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与畜禽养殖废弃物未得到有效处理也有关系,耕地质量堪忧。
农业部日前与浙江省政府签署共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备忘录,农业部将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力争通过3年(2015-2017年)左右时间,在浙江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相关专家表示,此举标志着我国重拳破解生态循环农业的困局。
逼出来的生态之路
“两年前发生过的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是浙江畜牧业发展永远不会忘却的‘生态之殇’。”
谈起为何选择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首先自揭伤疤,说起了死猪事件。“其实那次事件不是偶然,比如当时仅水网地带的嘉兴市就有700多万头猪,已经远超当地承载能力,由此带来了很多污染问题。这次事件带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就是必须以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基本条件,否则发展就是不可持续的。”
浙江省是中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由于人多地少,依靠传统的资源消耗和物质投入的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难以为继。农业发展面临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约束趋紧这两道“紧箍咒”的制约,对农业转型发展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倒逼。
“痛定思痛之后,省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确定了16字的基本原则,即‘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我们必须是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杠杆谋划顶层设计。没有这个,我们说发展是粗放式的,是不可持续的,最终是零,甚至是负数。”史济锡说,“现代化的国家都是农业现代化同步的,农业现代化当中畜牧业是带有标志性的。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畜牧业占比高的国家,畜牧业的发展如果能够解决‘两个软肋’———污染物的排放、死亡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畜牧业发展就没有‘天花板’。”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浙江坚持在畜牧业转型升级中以环境承载力为杠杆,谋划顶层设计。”史济锡告诉记者。
2013年底,浙江吹响“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和抓节水)集结号,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和美丽浙江建设。浙江农业部门抓住机遇,主动迎战,通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畜禽生态养殖提升,以及种植业肥药双控、减量三大工程,逐步实现农业的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浙江生态循环之基
在浙江浦江,浦南街道前于村的毛阳岗生态养殖场常年生猪存栏7000头以上,由于采用了“猪、沼、果”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整个养猪场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用猪粪加工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也成了周边蔬菜、葡萄、苗木种植户的抢手货。
在龙游县,一条“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的县域大循环链基本成型。龙游全县建成沼液池1.2万立方米,铺设沼液管网9500亩,在果蔬、茶叶、毛竹、苗木等种植区域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模式,将养殖小区的沼液通过管网输送到种植基地,在园区之间构建中循环。
小到村庄,大到现代化的农业园区,甚至全县域,这样的场景在浙江并不少见。“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农业部门以“清洁生产、循环利用”为主线,探索创新和集成推广出了一批县域大循环、园区中循环、农业主体小循环的样板区。
“从一家一户的零散农业模式,到规模发展、生态发展,再到现在的全产业链生态循环模式,我们始终在探索适合浙江的农业发展模式。”史济锡介绍。
为模式转变浙江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从2013年以来,浙江依法重新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截至目前已关停搬迁禁养区养殖场户7.4万家,调减生猪存栏564万头。
同时,测土配方施肥、使用商品有机肥、建立病虫害统防统治,甚至试点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处理机制,减少肥药的不合理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以肥效提升和有机肥替代,从源头进行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行动也已全面推进。
为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编制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订发布了专项行动方案,按照“减量、清洁、循环”的要求,推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化肥农药减量等工作。全省农业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搭上生态高速列车
根据农业部与浙江省签署的《共同推进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建设合作备忘录》,未来3年(2015-2017)左右时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施用总量减少,畜禽养殖粪便与死亡动物、农作物秸秆、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形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农业部会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支持浙江试点。”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介绍,农业部各司局将与浙江省共同协调工作,并适时组织专家指导组合科研团队为浙江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先行先试提供支持。
“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不仅仅是一项试点,也是浙江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史济锡说,农业部门将通过“十百千万”示范创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清洁田园推进、农业节水、生态模式与技术集成推广、农产品品质提升和生态自觉提升等八大专项行动,确保目标达成。
“首先,以环保的硬约束为底线,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2015年底,全面完成年存栏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提升,并进行达标验收。”唐珂介绍说,“同时,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有机肥应用、高效低毒农药替代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到位率,以及秸秆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利用与处置的覆盖面。到2017年,全省氮肥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6%;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9%。”
按照主体功能区、农业“两区”建设规划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要求,在种养业空间及产业内部实行生态化布局,形成产业循环。史济锡告诉记者,“浙江要借助本次农业部的‘高速列车’在湖州、衢州两市和16个县(市、区),打造全境域推进、全领域覆盖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构筑县域大循环;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成11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形成园区中循环;培育1000个以上示范主体,形成一批生态农业主体小循环样板;通过畜牧养殖场整治提升,建设1万个以上生态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