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一)联审建档,预评授信
瓯海区根据农户诉求,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工作试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暂行办法》,明确将农房、农村商业经营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等农民认为有经济价值、银行认为可以托管的风险可控资产,列入抵(质)押品范围,由瓯海农合发展有限公司会同村集体经济组织,对辖区内农户的动产、不动产及其他经济权益进行逐户评估、建档立卡。为方便农户和确保财产信息可靠,瓯海农商行在全区各村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站134个,配备联合协贷员130名。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可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商行网点预约,并填写《预约申请表》,农商行金融服务员和联合协贷员对申请农户进行走访、宣传政策、采集信息、对接贷款需求。截至目前,各金融服务站和协贷员已走访全区134个村、38218家农户,采集各种有效信息26556条。
村集体经济组织、农商行、瓯海农合发展公司根据农户申请、协贷员采集的相关信息,对每个农户的贷款资格、自有财产、偿贷能力等进行联合评估界定,三方议贷,确定授信额度,一户一档。截至目前,瓯海区已完成议贷25371户,完成授信评定23334户,授信金额约69亿元。
(二)协同登记,授托代管
农户资产进行核实、评估后,对有贷款意向的农户财产需进行登记和托管。农商行负责对农户受托代管动产或不动产进行逐笔登记,建立授托代管资产情况表;村集体经济组织接受报备登记,出具监管登记报备回执;房管、工商、林业、拆迁办等相关部门根据法规规定对登记的资产办理登记手续,确保授托期内已经办理过授托承诺的动产、不动产,不给予权属过户及重复担保登记。截至目前,瓯海区已办理此类财产登记5722件。
由农商行、瓯海农合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对登记完成的资产进行授托代管。所有权证类文本或其他纸质权利证明资料的原件由农商行代管;受托代管动产类资产(除家禽、农作物等需要人工培育饲养的资产外)由瓯海农合发展有限公司代管;受托代管的不动产及未纳入农合公司受托代管的动产的现场管理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
(三)便捷办贷,动态监管
瓯海农商行作为改革试点银行,专门受理“农民资产授托代管方式融资”业务,对财产进行登记和明确托管责任的农户发给资产授托代管融资“准贷证”。同时,优化办事流程,对已发放“准贷证”的农户,只要签一份“授信承诺”,最快可在2小时内办完贷款业务,实现农户贷款不跑腿、不排队、不求人,贷得方便,贷得有尊严。截至目前,瓯海区已发放“准贷证”23181户。
为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瓯海区充分发挥银行、村社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组合优势,强化风险防控,化解信用风险。瓯海农商行联合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户贷款用途、动产和不动产情况进行定期回访。目前已回访农户5463家。同时,要求协贷员对借款农户的信贷用途、生活及生产状况、受托资产运行信息进行采集,动态掌控情况,帮助贷款农户应对突发事件和生产生活困难。试点至今,农户贷款不良率不到1%。
二、成效及意义
(一)农民真正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目前,农民的许多财产没有完整的财产权,如宅基地为集体所有不能交易流通,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等权益的抵押融资渠道不畅等。按照银行传统的贷款模式,这些财产和经济权益都不具备抵(质)押物性质,绝大多数农民实际上被挡在了金融服务的门外。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突破了这一限制,强调有价值、可代管、有承诺即可授信,银行由注重传统抵(质)押物的权属证明上升为对资产价值的确认。
从“确权”到“确值”的这一转变,让多数农户摆脱了无抵押物、无担保人的窘境,真正享受到普惠金融。瓯海丽岙协春园艺花木种植户徐协春用“两间农房+116株名贵花木”贷款1000万元;景山街道净水村村民赵忠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托管融资,获得30万元贷款;有的农民甚至以养老金权益托管,贷得急需的生产资金。
(二)激活了农村巨量沉睡资产
托管融资实现了“资源”变“资本”的跨越,金融门槛的降低和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唤醒了农村长期沉睡资产。据统计,“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试行一年多来,瓯海区共有134个村开办此项业务,累计发放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贷款5160户、13.8亿元,其中直接支持农民创业创收的3851户、贷款9.96亿元,且呈现出贷款户和贷款额逐月高速增长态势。据专门受理此项业务的瓯海农商行测算,仅瓯海区就有300多亿元的市场规模,将释放出巨量的农村发展资金。
资产托管贷款还为农村脱贫致富拓展了新的渠道。在推行“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中,他们把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低收入户和贫困户在托管融资中享受低利率、创业贴息和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分红的政策。目前,全区共有200多户低收入户和困难户累计贷款1410万元,享受近百万元的贴息和红利。
(三)为完善乡村治理拓宽了渠道长期以来,在乡村治理中比较注重农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权利,而对他们的经济生活和经济权利关注比较少。特别是实行家庭承包后,多数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创业,外界对他们的创业成效和真实的生产生活状态知之甚少。“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的推行,以金融服务为纽带,增进了对每个农户的经济状况的了解,也为各级政府综合施策帮助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资产托管贷款运行中,通过农民自己的资产申报、金融机构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共同评估确认和逐户建档立卡,对每个农户的财产状况、从事行业和创业就业等有了比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分布在各村的金融服务站和协贷员则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贴身服务,构建起农民与金融机构的信息通道,可以及时反馈农民的金融需求。在资产托管中,村集体经济组织、银行等受托单位,通过动态监管,能够及时掌握贷款农户的资金流向、经营成效,发现风险并及时止损。发放贷款前农民签署的承诺书,是对农民信用意识的普及教育,可让他们从中认识到信用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都对完善农村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银行拓展了市场空间
农村一直是我国金融业务的洼地,但也是巨大的潜在市场。银行开展“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从过去对风险成本的被动管控上升为对农村资产价值的主动挖掘,不断推出适合农民现实需求的信贷产品,打破了原有的“非抵押登记不贷、非担保不放”的传统贷款模式,改以资产价值为取向、授托监管为手段,切实解决了农民贷款难、担保难、融资贵的矛盾,同时也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目前,只要农民有意愿,几乎所有农户都能通过资产托管贷到需要的款项,享受普惠金融的便利。农村金融市场的拓展,客观上也为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打开了通道。
农村改革实验区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