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雨过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久巴村里,草莓的甜香愈发浓郁。
村民次仁央中刚卖了一批草莓,40元一斤,赚了1800元,她在等大棚里的草莓再长出一茬。
跟村里其他人一样,次仁央中也有两个草莓大棚,今年种了7000株苗,按照现在的长势,今年收入有可能超过2018年的7万元。
久巴村党支部书记多布杰还记得,2008年,他在巴宜区农牧局的安排下到成都双流学习草莓种植,带回9万株草莓苗。那年,全村29户中,只有9户村民愿意跟着他种草莓。
第二年,多布杰大获丰收,村里27户随即成立专业合作社,全心全意种植大棚草莓。现在,全村共有草莓温室大棚56座,每座0.8亩,平均每座大棚收入3.5万元。
“现在村里的草莓都是从河南等地引进来的种苗,成本太高,今年我们新盖10个大棚,打算自己育苗。”多布杰说。2017年8月,久巴村被原农业部认定为第7批全国“一村一品”(草莓)示范村镇。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近年来,林芝持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牧特色产业提挡升级,促进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318国道沿线的嘎拉村桃花园内,记者看到村民忙着搭建舞台,迎接3月29日即将到来的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自2002年开始,嘎拉村已经举办了16届桃花节。“林芝桃花”的名声从嘎拉走出去,响彻全国。
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告诉记者,2001年,村里将1500株野桃树圈起来建成旅游景区,现在33户村民里,有16户办起了农家乐、两家开了家庭旅馆。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嘎拉村的支柱产业。去年,嘎拉村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285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8万元。
“我们在桃花园里添种了油菜花、格桑花等,让园子一年四季都有看头儿。”边巴说,2018年村里还投资100万元新建了80亩采摘园,种了苹果、车厘子、樱桃、水蜜桃等果树。两年后,当果树迎来盛果期,嘎拉村的休闲农业还能更上新台阶。
与嘎拉村不同,林芝市城郊3公里处的巴吉村走的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巴吉村利用区位优势,借助林芝城市建设的发展机遇,先后成立汽车运输队、砂石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不断充实集体经济。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巴吉村开始谋求转型发展。巴吉村利用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建立宏鑫商砼有限公司、雪域江南宏鑫建材市场、产业物流园等村集体项目,与村民共享发展成果。
2018年,巴吉村交通运输、商业、旅游、机械等收入达181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57万元,成为林芝市首屈一指的小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