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被称为“上天遗落人间的一块净土”。这里,奇山秀水、锦绣田园遍布乡野,步步是景;这里,长寿文化、民俗风情特色鲜明,处处含韵。巴马不仅是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的核心区,也是深度贫困县。风景无法直接变为“钱景”,如何让“开门见景”的山区群众,拥有一条具有巴马特色的旅游脱贫致富路呢?
摸索多年后,巴马找到了答案: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配套产业+乡村旅游+农户”“基地+文旅产品+农户+旅游购物+技能培训”等旅游扶贫模式,让秀美山水结出扶贫硕果。贫困户收获旅游产业带来的红利,吃上了“旅游饭”。如今,放眼美丽寿乡,无论是赐福湖畔、盘阳河两岸,还是瑶山深处、红色故土,旅游扶贫的春风所到之处,致富之花渐次开放。
旅游景区扶贫是通过景区强大的带动功能,把周边村落作为景区休闲、观光和民宿文化体验承接区。在仁寿文化源景区,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获得分红,还能到景区务工,获得稳定收入。旅游线路扶贫,即通过串联相邻或者类似的乡村旅游景点,多方面带动线路沿线贫困村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巴马先后将6万多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全域旅游发展范围,除了一如既往地支持以赏花、采摘、养生、度假为内容的农家乐、民俗游外,还把过去零星的旅游景点转变为全域旅游,并大力推动旅游与康养结合,让游客由三五天的观光转变为十天半个月的养生休假,敢烟、坡月、仁乡、坡纳等一批旅游村落迅速崛起。
产业兴则经济活,经济活则农民富。在旅游扶贫的带动下,巴马的山沟沟变成了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老宅子变成全国“候鸟人”稀罕的好地方,农家饭变成城里人津津乐道的“新口味”……
随着文旅深度融合,“旅游”不断做加法,“贫困”不断做减法,巴马旅游扶贫的循环“造血”功能日益增强。去年,全县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57.85万人次,同比增长24.17%,实现社会旅游总消费64.92亿元,同比增长36.44%。
未来,巴马将继续深入挖掘贫困村屯的自然山水、人文历史、民族民俗等特色旅游资源,以“旅游+文化”促进文旅共进,“旅游+农业”促进农旅一体,以“旅游+城镇”促进产城融合,以“旅游+服务业”促进三产优化,以业态的多样化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