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长寿乡”——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航拍飞机缓缓升起,葱郁的稻田风光展现在眼前:整齐划一的农田、稻田作画,与周围的树木、鱼塘、村居构成一幅和谐的田园画卷,现代农业的美景一览无余。
稻米产业是蕉岭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为促进蕉岭培育自主特色丝苗米品种,扩大特色丝苗米品牌影响力,6月15日,2019中国(梅州蕉岭)特色丝苗米高峰论坛在“世界长寿乡”蕉岭县开幕,300多名来自农业部门、农科院校及农业企业的各界代表齐聚一堂,把脉丝苗米产业发展。
新品种发布:“客都寿乡1号”落地蕉岭
稻标准化种植示范、稻鱼生态种养模式示范、丝苗米新品种展示……在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稻田观摩活动为与会者搭起了交流平台,一边探讨前沿技术,一边对比示范田里水稻品种的长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提高稻米及鱼的品质;还能提高稻田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废水废弃物排放和病虫草害发生。”吉优615、金农丝苗、泰丰优208、广8优金占、19香、禾香430,各品种散发勃勃生机,引得水稻行家们啧啧称赞。
品种是品牌打造的基础。为全面提升特色丝苗米品牌,蕉岭县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购买专用丝苗米品种“客都寿乡1号”,并举行了蕉岭优质稻新品种发布仪式。“这个品种是利用竹稻7号与象牙香占杂交,通过连续多代的系统选择,培育而成的丝苗米新品种,具有蕉岭特色竹稻血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杂交稻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丰介绍。据了解,“客都寿乡1号”植株较矮,抗倒性优于象牙香占,整精米率明显高于象牙香占、米饭也相对稍软,粒型细长,晶莹剔透,符合丝苗米品种标准。在发布仪式上,王丰将写有“客都寿乡米”的牌匾授予蕉岭县,并将新品种稻穗交至5位当地“新农人”代表手中,宣告“客都寿乡米”优质稻品种正式落地蕉岭。
目前,蕉岭县主要种植华航丝苗、美香占、象牙香占等优质丝苗米品种,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7%,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基地。“优质的丝苗米品种应该有各自的特色,满足市场的要求,以此来打造品牌,也能增加农民的收入。”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稻育种专家谢华安对蕉岭特色丝苗米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高峰论坛:专家献策丝苗米产业发展
优质稻米品种的培育与推广离不开产业链上各位专家的辛勤耕耘。在高峰论坛上,院校学者、技术带头人、资深行业人士等为蕉岭特色丝苗米产业发展输出智力。专家们围绕品牌化之路、特色功能、品种选育与品牌创建、育种与产业化发展、发挥富硒优势、富硒生产技术7大主题,多角度为蕉岭提供决策支持。
“和广东丝苗米整体情况一致,蕉岭县的丝苗米产业也正面临生产面积偏低,商品率不足,标准相对缺乏等问题。”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广东丝苗米产业联盟理事长林青山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需求和水稻规模化、轻简化、安全化生产的发展趋势日益显著,蕉岭丝苗米在育种上应适应市场的变化需求。“育种目标要在现有高产、抗病虫、耐逆的基础上,强化优质、高效、安全、适合轻简化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培育。”王丰在会上指出。
打造特色丝苗米品牌,蕉岭应该如何做?“首先应该重视公共资源,产地与品类两个事物常常紧密相连,产地常常蕴含品类,要将产地和品类‘企业化’,做品类的代表。比如打造‘蕉岭富硒香’,占领品类地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明提到,其次应该以快制胜做老大,以传播称王,并借势蕉岭的文化打造品牌,将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并通过杂交创新、深加工,让产品与众不同。
农业体验:展蕉岭富硒品牌
此次活动在蕉岭体育馆内设置有蕉岭县特色农产品展示区、蕉岭稻米品牌展示区、客家米粄文化体验展示区和蕉岭乡村旅游文化展示区。丰富多彩的农业体验让大家对蕉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富硒品牌特色印象深刻。
在稻米品牌展示区,蕉岭县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的9大实施主体携自己的拳头产品纷纷亮相。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园是2018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和资金,挖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产业园已开工项目14项,开工率达77.77%。目前,借助产业园建设,蕉岭县整合了一系列名特优新农产品,包括区域品牌——“蕉岭富硒稻米”“广东名米”——优质稻“美香占”以及“夫妻树”富硒大米、“客家良稻”“金珠有机米”、金珠禾香米、高山源“槟唐香米”等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高峰论坛上,还设计了网红直播销售蕉岭丝苗米环节。一直播、花椒等平台网红通过直播形式,在线上推介蕉岭丝苗米,呈现蕉岭稻米文化,为蕉岭丝苗米代言。据统计,仅开播两小时,直播总浏览量超过1000万。
经过多年的努力,蕉岭县丝苗米产业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无公害栽培等方面逐渐完善,促进丝苗米产业向高深发展。据了解,下一步蕉岭丝苗米产业将围绕长寿文化、美丽田园风光和原生态山水等优势资源,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加快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逐渐成为广东省岭南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者、绿色农业循环发展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