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实验室工作的我能为牧场做什么?牧场需要我吗?”近日,奶牛保姆行动现场示范会暨京津冀精准服务牧场行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员丁双阳表达了诸多研究人员收到“奶牛保姆”邀约时的顾虑。
为了解决牧场与技术精准对接的难题,促进科研成果在牧场高效运用,2012年,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启动了“奶牛保姆行动”。
精准帮扶 渡过难关
“我服了。”在真正下沉到牧场后,丁双阳发出感慨。当时,丁双阳对口服务的牧场碰到了问题,而牧场主怎么也找不到原因,只好邀请丁双阳过去看看。这一去,让丁双阳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并顺利帮助牧场解决了问题。
受到这次服务工作的启发,在检测和培训工作之外,为了宣传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以及兽药使用相关的制度与规章等,丁双阳特意制作了印有这些“提示”的日历,并将日历发放到牧场中。
在丁双阳等下沉专家的技术支持下,京津冀的牧场成功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北京昌平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天坤表示,自2017年牧场应用专家提供解决方案后,奶牛单产大幅提升。比如将集成技术运用到生产中的首农集团南口二场,在该集团35个牧场考核中名列前茅,泌乳牛2018年平均奶产量达到11.306吨。
据介绍,2018年,“京津冀精准服务牧场行活动”在北京共举行了14场集中技术培训和现场实操培训,培训牛场一线员工和兽医专业本科生280多人次,解决牧场难题18个,内容涵盖奶牛繁殖障碍、牛奶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与检测、病毒性腹泻、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与安全用药、奶牛热应激等,为牧场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
提升能力 促进监管
专家们不仅解决了牧场的实际问题,还研发推广了众多新方法。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李秀波介绍,在治疗奶牛乳房炎过程中,传统药物具有弃奶时间长等缺点,因此她所在的科研团队创建了“监测——新药研制——合理用药”的模式。
在乳房炎监测方面,李秀波带领其团队采集样品17000份,分离、鉴定病原菌23种,建立基础数据库1个,目前已保存乳房炎病原菌60000多株。检测结果进一步促进了奶牛乳房炎新兽药的研制。目前,其研制的兽药已获得国家新兽药证书12项。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路永强研究员强调,今年是“奶牛保姆行动”开展的第7年,也是京津冀精准服务牧场行活动开展的第3年。专家团队将“奶牛精细化饲养技术”等一系列生产一线急需的成熟技术、方法作为“奶牛保姆行动”的主打内容加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
路永强说,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不仅是知识输出的过程,在帮扶过程中也提升了研究能力,锻炼了团队,特别是培养了一支了解实际需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队伍。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奶牛保姆”们发现的问题,也为制定监督管理办法、保证奶品质量提供了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