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开展。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已经成为新一轮扶贫工作的重点。在我国新疆哈密、青海南黄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挖掘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政府大力树立脱贫光荣的导向,合作社、度假村百业兴起,村庄由乱到治、产业由废到兴、群众由散到聚,“造血”式扶贫效应日益显现。
立秋已过,天气渐凉,黄河岸边的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德吉村,迎来一年一度的旅游旺季,村民达巴和妻子在自家的农家院里忙前忙后招待游客,达巴告诉记者,从去年七月份开张以来,农家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达巴:原来家里只依靠种地维持,搬迁过来后,我们通过参加政府组织的餐饮培训,开始做农家乐,自去年开张以来,旺季每个月都有五千元左右的收入。
碧水青山、白浪沙滩……依山傍水的德吉村增强了村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信心。但就在几年前,德吉村还是个易地扶贫搬迁村。2016年以来,尖扎县整合各类资金2.72亿元,并通过天津、青海两地协作共建,实施昂拉乡德吉村、县城集中安置小区等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项目,涉及搬迁户929户3593人。黄南州尖扎县副县长王征告诉记者,德吉村充分尊重当地群众民俗特点,修建砖木住房,美化墙体,让整个村落布局美观、巷道整齐清洁。
王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光伏产业,使德吉村的搬迁户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为防止搬迁群众走回头路,家住泽库县城的泽曲镇热旭日村村民加太日加通过与企业合作,在家门口就业,加工藏式服装,材料和工具都由企业提供,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里挣钱,加太日加说,现在通过服装加工和两个儿子务工挣钱,家里每年都有两万多元的收入。
加太日加:搬迁到县城以后,出行、看病、生活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便利,现在光脱贫还不够,要依托村集体产业,壮大发展,努力实现致富,走向幸福大道。
加太日加所打工的企业是黄南州泽库县有机畜牧业产业园,走进这里的厂房,工友们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裁剪、定型、缝合……所有工序一气呵成。谈到现在的工作,泽库县西卜沙乡的角巴吉布高兴地告诉记者,到园区打工,收入还不错。从贫困户到技术工,角巴吉布体会到了用自己的双手致富的快乐。
角巴吉布:以前在外打工,收入不是很稳定。新厂房建成后通过集中培训,我们掌握了一技之长。现在在家门口工作,收入也稳定,对我来说帮助挺大的。
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泽库县依托地域资源优势,科学选择实施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园区+合作社+扶贫受益户”的运作模式,在全县范围内筛选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18家合作社入驻,吸引企业入驻,使扶贫产业园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泽库县副县长周先加:泽库县提出“产业园区要进一步提升功能,扩大建设规模,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设思路,重新布局规划,以泽库牦牛、藏羊为主导产业,立足“泽库县有机畜牧业产业园”基础,全面建设“一委、两园、六大功能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截至目前,辐射带动全县贫困户5670户19845人。
黄南州泽库县有机畜牧业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仅仅是青海近年来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如今,产业扶贫的种子在这片热土深深地扎下根来,形成了产业优势互补和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黄南州委副书记、州长乔学智:要聚焦核心指标打攻坚战,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排查梳理问题,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减贫与巩固并进,围绕生态有机畜牧业和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打造扶贫产业链,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有机畜牧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产业是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也是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持的有力支撑。家住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西山乡卡拉卡依提村村民吐尔逊·玉素甫,家里有两个孩子,负担较重,过去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他借助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契机,在政府的引导下,开起了商店,收入非常可观。
吐尔逊:一天收入1000块钱,农家乐900块钱,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天气热了,人多,生意好。
伊州区西山乡卡拉卡依提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全村共有327户,960名村民,其中62户贫困户181人2017年已实现脱贫。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哈密市自然绿化委员会驻伊州区西山乡卡拉卡依提村第一书记、“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克然木·牙合甫表示,村里确定了旅游兴村战略,步入了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的良性发展道路。
克然木·牙合甫:引进了一批扶贫项目。现在已经开的度假村有24户,这是我们脱贫致富的一个路子。2019年被确定为旅游村。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后贫困户绝不会返贫。
随着旅游兴村的实施,一大批大学生也返回家乡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伊州区大泉湾乡黄龙岗村大学生库尔班·阿不都音就是其中之一。
库尔班·阿不都音:我毕业回来以后,看到家乡发展挺快的,村民们都有钱、有车了,盖了好多新房子。我和朋友一起开了五金店,抓住这个机会给他们改水电,装修房子。这两年我们村搞美丽乡村建设,我的店在这站稳了脚跟。
库尔班·阿不都音从大泉湾乡黄龙岗村的五金店起步,到现在的新能量水电安装公司,用六年时间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看好乡村振兴前景,未来,库尔班·阿不都音还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
库尔班·阿不都音:今年是我们哈密大建设时期,好多村民拆迁,搬到了新房子,我觉得这个机会非常好,我想抓住这个机会,让事业更好。
深度发掘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特色产业,通过开展励志资金、“精神脱贫”等举措,推动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树立脱贫光荣的导向,我国多地民族地区“造血”式扶贫效应正在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