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8月,正是鲜食玉米“上鲜”老百姓餐桌的时候。今年,当上海市民享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新品种甜玉米时,相距近4000公里的马来西亚,有几位农场主也在翘首盼望着收获下半年的“申科甜2号”。
“申科甜2号”甜玉米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上海市农科院”)历经10年选育的优质、多抗甜玉米新品种。2018年,上海市农科院在马来西亚开展了该品种的国际测试,一举获得成功,2019年已经开始示范推广。最初试种的4、5家当地农场大获丰收,产量可达1000-1200公斤/亩,经济效益可达3000-4500元/亩!
上海的“申科甜2号”是如何走进马来西亚的?背后有什么故事?这还要从一个国际研究中心的成立说起。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一些鲜食玉米品种,开始变成人们餐桌上的“新宠”。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鲜食玉米已成为广大民众消费的重要果蔬品种。2016年,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要适当发展鲜食玉米,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扩大鲜食玉米种植面积。
面对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鲜食玉米消费需求的增长以及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上海市农科院加大了鲜食玉米育种的研究力度,一系列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杂交新品种被研发出来。在此过程中,为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实现种质资源研究和分子育种强强联合,上海市农科院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人才交流频繁,合作不断。 2018年3月,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了“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15个国际农业研究中心之一。50多年来,CIMMYT的研究成果对世界农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就玉米来说,发展中国家有超过1300万公顷的玉米种植面积采用了带有CIMMYT亲本的玉米品种,其中的50%种的是玉米改良品种。”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玉米中心主任、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洪建研究员告诉记者,成立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是上海农科院开放搞科研、提升上海鲜食玉米研究在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中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上海农业科研成果走出国门,通过借力国际大舞台和CIMMYT全球协作网络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上海特用玉米学科优势转化为造福沿线国家的重要力量。
事实证明,上海市农科院的选择是正确的。一年多来,CIMMYT-中国特用玉米研究中心框架下,双方在特用玉米种质资源引进、交流互访、人才培养等合作方面更加通畅。特用玉米育种研究方面,上海市农科院引进了包括优质营养(维生素A、优质蛋白、高锌等)和抗逆(抗旱、抗热、耐涝等)资源2000余份,并对引进和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品质评价,开展重要的非生物和生物胁迫的抗逆性研究,通过育种培育优良特用玉米杂交品种。
同时,通过CIMMYT,上海市农科院还加快了特用玉米杂交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培育和推广。如从位于肯尼亚和津巴布韦的CIMMYT育种中心引进优质特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开发适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用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进行种植示范和国际测试评估,鉴定筛选适应当地的甜、糯鲜食玉米杂交种……
2018年,上海市农科院与越南农业科学院南部农业科学研究所、越南国家玉米研究所签署了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协议,拟在作物种质资源、作物分子育种技术、开发与优化分子遗传标记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目前双方在鲜食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和交换、玉米分子育种技术和分子遗传标记优化等方面的合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在鲜食玉米杂交种的国际推广示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好的科研合作成果能顺利落地,离不开企业的推动。在鲜食玉米品种“一带一路”推广过程中,上海市农科院也联合中国企业,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转化。
“我们在马来西亚主推的就是上海市农科院研发的‘申科甜2号’甜玉米。”上海华耘种业有限公司徐永平告诉记者,“申科甜2号”在马国很受欢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适应性、抗逆性好,在当地生长旺盛,病虫害少,田间管理并不需要特别精细;二是市场效益好。2018年当地种出来的玉米,市场价可以卖到3元每公斤,远远高出当地玉米的价钱。
说起与鲜食玉米的渊源,徐永平还有一段小故事。上世纪90年代,他出国考察的时候,发现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的当地人都喜欢吃鲜食玉米。他品尝过后发现,这些甜玉米的口感额外好,而这么好吃的品种中国当时还没有。徐永平认为,这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市场领域。这个小触动让他留意多年,逐渐成为一个“追玉米的人”,哪里有好的鲜食玉米品种,他总是想要了解一下。2012年,他成立了上海华耘种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鲜食玉米品种选育、生产、加工、销售,并出资成立了上海华耘鲜食玉米研究所,开始跟上海农科院、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展开深入合作。
“我去过郑洪建研究员的育种基地,他们选育的甜玉米品种‘申科甜2号’和糯玉米品种‘申科糯602’田间表现好,品质口感佳,还耐运输,我一看一尝就知道市场会好。”徐永平自信地说,做企业的对市场敏感,科研和企业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对的市场路子。
夏末秋初,国内的“申科甜2号”甜玉米已经基本收完,徐永平正在准备种子,“去年种得好,今年都想买,上半年的种子供不应求。今年我们在国内种的量足够大,下半年的出口没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