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21日,八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博士,从北京飞赴坦桑尼亚,开启了为期两周的农业调研活动。中国乡村之声特邀这些学者,为大家揭开坦桑尼亚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是什么样的。
主要水果品种
在坦桑尼亚,主要水果有香蕉、牛油果、芒果,还有一种像鸡蛋果那样的热带水果,作物比较单一,但是特别甜。
在超市,水果价格比较贵,但是在农贸市场就比较便宜。比如说牛油果,在当地折算成人民币也就两三块一个,而且非常大。芒果也是一样,三五块钱一个,同样非常大。
在有水果的贸易市场,按斤卖的比较少,他们基本都按个卖。
当地的零售业主要是以摊贩的形式
对蔬菜基本没需求
当地的主食就是玉米和木薯,对蔬菜瓜果的需求特别少,如果是当地人自己做饭,几乎是不会吃蔬菜的,也不会吃水果,当然他们会吃少量的蔬菜,木薯叶就是他们的主要蔬菜,还有一点辣椒丝、白菜丝,他们会放到一起凉拌。
当地的超市有蔬菜出售,但价格较高当地人消费不起,主要是外国人消费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江冰冰:我作为川渝人,反正不是特别对胃口,感觉咸不咸甜不甜的,我觉得他们最应该引进的技术是开烹饪班。
(当地人家的厨房)
有规模养殖场
因为当地几乎都是穆斯林和基督徒,所以他们对猪肉几乎没有需求,全是牛肉。他们的牛肉还挺好的。也会有专门养殖的,但是不像中国这样的多,有一些散养户,一家一般养五头六头牛。还有一些很少量的农场主,可能会养几百头上千头。
物价非常高
当地的物价很高,尽管中国人觉得当地的水果比较便宜,但对当地人来说,依然觉得很贵。
江冰冰:我们平时去吃饭的中餐馆或者是快餐店,他们当地人几乎很少去消费。他们当地吃肉,经济条件好的会一周吃一次,经济不好的可能一个月吃两次。
当地的公共汽车很多都是从亚洲市场淘汰的二手汽车
存在贫富差距
在中国农业大学调研的莫罗戈罗省中坦农业合作示范村 Mtego Wa Simba Village(辛巴村),有一些人能修得起水泥房,但是有的人只能住草棚子。
江冰冰:我们去拜访的有一户家里,有电视机、有冰箱,在当地来讲都已经非常富有了。他自己还开餐馆、开小卖部卖汽水,靠这样的收入在当地已经过得很好了。
有餐桌、电视机、电冰箱的家庭,在当地属富豪级别
一家贫困户,需要用钱时就卖地,现在几乎没地可卖了
对教育的理念不同
辛巴村那户家里有电视的人,今年六十多岁,有三个孩子,有两个孩子都在城里工作,他非常重视教育,他的小孙女今年刚五六岁,都已经在想着要给她办理入学的这些情况了。
江冰冰:我们的司机是一个穆斯林,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对他的孩子的教育要求就是要让他的孩子受教育程度比他高,他费尽心力的想要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因为在当地,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育程度是有差异的,私立学校的教育会更好,他也意识到了应该让后代有更好的教育,来改变自己的家庭现状。
在非洲,现在普遍的教育程度是到初中到高中,他们考大学会非常困难,公立学校是有义务教育的,但是除去义务教育免了一些学费外,还是要交一部分的钱,对当地来讲,他们本来的家庭收入就比较低,交的那部分钱也就非常高昂了。
乘坐火车上学放学的当地孩子,平均年龄12岁左右
博士日记
我国与坦桑尼亚于1964年建交,建交以来,中国人民不只是针对坦桑尼亚,对推动整个非洲的合作与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单单说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小云教授引进的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就切切实实提高了当地的农户的收入。
咱们中国也是从苦难中走出来,凭着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建立了咱们的新中国,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我觉得这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骄傲的品质。我也想把这份品质传递给非洲人民,让他们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达累斯萨拉姆市区里的坦赞铁路,中非人民的“友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