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朋友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同样一堆农产品,经过分拣后按照不同规格分别卖,远比混在一块儿卖合算。当种植环节的收益已经面临“天花板”,就应该把目光投向产业链后端,将农业产业做精做细,这样反而能找到新的增收空间。这种对农产品产后进行分拣、分级、冷藏、冷链、包装、加工、销售的一系列整理过程,被称为农业产业“后整理”。尤其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面对混乱不堪的局面,“后整理”往往能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那么“后整理”具体是如何改变农产品收益的呢?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分析:
张子雨:通常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是相对平稳的,这也意味着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收入水平。但同样也有一个问题,农产品的产量不可能无限度地提高,有一个看不到的“天花板”。
怎样突破这个“天花板”呢?先来说几个具体的例子。
去年陕西洛川县苹果遭遇罕见冻灾,有农户家里12亩苹果收下来,产量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二左右。眼看情况不妙,农户就想起了之前当地宣传的“分级分价”销售方式。结果发现,把不同直径的苹果分级,按照不同价格销售,和去年相比,收入减少的幅度比预期的低。
还是在陕西,往年苹果收下来,果农都是眼巴巴地等着人来收购,价钱高低自己说了不算,一旦出现滞销,好好的苹果就可能烂在地里。而延安市宝塔区的一些农户在管理部门的引导下建起了小冷库。冷库投资不大,一年的运行成本也就几千块钱,但把苹果储存起来,过几个月再销售,价格则蹭蹭地往上涨。
同样的苹果,经过了这些变化,就卖出了好价钱。为啥呢?其实可以把这些办法总结为,理解市场的需求。而对农产品进行排列组合,就是一中寻找新收益的重要方式。
把苹果按照标准再进行细分,就是一种直观的排列组合方式。分了类,其实就是找准了更细分的市场,在细分市场里的精准需求,就是新收益的来源。一个看似简单的分拣过程,就是撬动细分市场的重要因素。
同样的,利用现代化技术的力量,在时间上进行排列组合,就能带来更好的效果,除了苹果可以放在冷库,其实有很多水果以及禽蛋肉奶,都可以利用相应的方式来寻找合适的上市时机,这也是一种寻找细分市场的重要手段。
有人问,这些办法都能看明白,但要没个样板,就不太敢干。的确,上面说到的办法都可以看做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创新本来就暗藏挑战。不过,之所以这些模式能够成功推广,也意味新办法很可靠。一旦明白了,就有大用处,这反过来告诉咱们,学习新知识、新模式非常重要。
同时,不管是分类销售还是建设冷库,农户们愿意这么做是因为有相关的宣传和引导。也就是说,管理部门在这当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农业生产办法众多,有了新模式,大家可以共同致富,所以,有目标,有步骤地寻找、引进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就成了必要的事情。
有了新办法、新模式,再加上大家努力学习新知识,就能快速跟上市场步伐。这样,农产品的产销就上了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