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的黄岗村,是一座近千年的古老侗族村寨,男声侗族大歌就发源于此。
2012年黄岗村第一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年来旅游业的开发,给这个小村寨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侗族村落保持传统
种地不用化肥、不用镰刀、不用机械
目前我国共有五批共计6819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此数量庞大的中国传统村,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价值最丰富的农耕文明村落群。
其中贵州省共有724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贵州省黎平县黄岗村
从空中俯瞰黄岗村,鳞次栉比的民居吊脚楼错落有致,一条小溪穿寨而过,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人们沿溪而居。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映托下,这里俨然成为了一幅世外桃源的风景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我第一次来黄岗村,给我印象特别震撼,在中国要想找到没有杂质的传统村落非常少,极为稀缺。
罗德胤副教授长期致力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与利用。对于黄岗村,他非常熟悉,曾多次到访这里。
黄岗村吊脚楼
黄岗村最为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五座鼓楼,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会到鼓楼里商定,村民没事的时候也都聚集到鼓楼里来聊天会友,每逢重大节日,村民汇聚于此载歌载舞。可以说鼓楼在侗族村民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黄岗村的五座鼓楼就代表五个房族,这个鼓楼既是侗家人的圣殿也是侗家人的家园。
黄岗村鼓楼
黄岗侗寨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末期,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留有的历史,一部分只能通过歌声传唱,而另一部分的历史已经写进了当地人传统的生活中去。
在黄岗村小学门口矗立着的三块石碑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宣统三年,碑文上镌刻的内容大多是乡规民约及处世之道的礼数等,这也是黄岗村目前所保留带有文字记载的唯一历史证明。
黄岗村石碑
在黄岗村这个近千年的侗寨里,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当地特有的文化传统,这样的文化传统也深刻地体现在他们的生活习惯当中。
这个居住着1500多人的纯侗族村寨,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种田不用化肥、收割不用镰刀、碾米不用机械,绝大部分村民日常都穿着传统侗族服饰,这在大多数的传统村落都做不到。
村里的鸭子
34岁的村民吴显忠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侗族人,他介绍,侗族人喜欢鸭子,清早下地干活会把鸭子挑上山放养,太阳落山再挑回来,他们成天与鸭为伴,会把鸭子当“孩子”一样对待。
每一座鼓楼都要养一个大水牛王,证明着这个鼓楼家族的兴旺。而牛王的待遇比人过的还要滋润,不仅有专门的训牛师来照料它,这个鼓楼里的村民,还要轮流去山上割新鲜的草来喂给它吃,每天还要喂一斤糯米酒,如果是天气炎热的夏天,每天至少泡三次澡。
水牛王
黄岗村总共有五个姓氏,其中95%的人都姓吴。90后的吴显金,2017年的时候,通过村民投票当选了黄岗村最年轻的村委会主任,虽然年纪小,但他对黄岗的大小事如数家珍。
村民在做饭
吴显金介绍说,虽然村民自给自足,但经济却十分落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能让他们开心的就是聚集在一起唱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地有一句谚语,“人不唱歌,人会老,花不唱歌,花不开”。
贵州省黎平县黄岗村侗族大歌传承人吴成龙:如果不会唱歌,你就没有朋友、在村寨里没有地位。然后你想找女朋友,谈对象,很多姑娘都不会喜欢你。
村民唱侗族大歌
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古朴浓郁的侗族文化,曲调优美,气势磅礴的侗族大歌,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外国游客
民宿客栈一房难求
代代守住村寨成村民底线
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推动,旅游开发成了黄岗村的大趋势。黄岗村这个千年侗寨,既有深厚的侗族传统文化,又有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但餐饮、住宿等各项配套设施却不完善,游客的体验并不好。
22岁的村民吴连兴是全村改造老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客栈经过两次扩建房间从20间扩大到35间,依然一房难求,如今他一年靠开客栈能收入20多万元。守着家门口能赚这么多钱,这是他此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事。
吴连兴家的民宿
正当吴连兴谋划着下一步发展计划的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投资建设的创客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正建设的一期创客中心和二期民宿项目,是为了响应国家的脱贫攻坚任务,而开展的一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预计2019年10月底竣工。
创客中心施工现场
关于开发,村民们有两派意见,年轻人主张开发,而老年人则持反对意见,得不到老年人的支持,村里想搞大面积开发很难。
在村委会主任吴显金和罗德胤教授的共同协调下,村民们总算达成了一致的意见,那就是保持现有原始村落的村容村貌,不能过度地开发,这第一点就是不能用红砖房代替木头的传统因素。这一代守住了这个村寨,下一代也必须守住。
黄岗村开发中的民宿
黎平县现有中国传统村落98个,是贵州省拥有传统村落数量最多的县,其中侗族聚居村落多达70个。近些年黎平县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县统筹串联“百里侗寨”,形成旅游“百里侗寨”观光带。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黎平县接待了游客213.26万人次,同比增长3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54亿元,同比增长34.55%。
黎平县
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民俗、审美、文学等多重价值,是历史文化的承载,是乡情乡愁的寄托,也是民族悠久历史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村落需要得到很好地保护,同时,不少传统村落属于欠发达地区,有着脱贫致富的迫切需求。
保护需要资金、致富需要财路。在两种需求的驱动下,不少人想到了发展旅游产业。一些传统村落通过发展旅游给村民带来了财富,给村落带来了变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旅游一定要以保护传统村落为前提,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长远规划,使旅游开发与原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这样,乡情乡愁这道美丽的风景才会永久地保留下去。